夏日炎炎,太陽把人烤得外焦里嫩的,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消暑絕招。人們減暑熱的方式層出不窮,創(chuàng)新不斷,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各地在極度的酷暑中,怎樣消除炎熱帶來的沖擊。
冰粉
冰粉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屬于川菜。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作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價廉而倍受人們青睞! 據考察,冰粉始于明清時期的武陽(今彭山縣)創(chuàng)始人為王味緣,史稱“味緣冰粉”!最初僅在彭山縣內販賣,后來逐漸傳到周邊市縣,到了清朝中期傳遍四川,盛于晚清時期,在文革時期達到鼎盛!那時彭山很多人家里都有幾株冰粉樹,遍街都在吃冰粉,彭山的冰粉籽被知青們帶到全國各地,冰粉之鄉(xiāng)名揚天下!
有點類似于無味的果凍,但是可以加上各種果汁,就變成水果味的冰粉,加上紅糖是四川吃的最多的口味,紅糖吃了補氣血,抗衰老,亂脾健胃,所以成為大眾最受歡迎的涼品之一。每每喝下一口紅糖冰粉,很滑,不用細嚼,一個勁兒就滑下去了,頓時感覺呼吸都是涼氣。
刨冰
刨冰是將冰塊刨成雪花,淋上煉乳、糖漿,再配以各種水果或其他配料而制成的高檔冷飲,吃起來口感細膩,入口化渣,糖份不多,消暑降溫效果特佳,多吃不會有飽脹感。正宗的“刨冰”是將冰塊刨成雪花而做成,“刨冰”中含有冰渣就會嚴重影響口感。刨冰在臺灣很流行,所以素有“臺灣刨冰”之稱。刨冰是把冰塊刨成細細的冰沙,再加入各種干果、水果及牛奶、果汁等而形成的一種五顏六色的雪冰。其種類繁多,制作簡單,各種口味可隨意調配。
不僅僅是老成都的文化,如今成都春熙路,也有買刨冰的小推車,還發(fā)展到有門面的冷飲店,當然這里刨冰基本可以分為沙冰、碎冰和刨冰三大類,一般我們吃到的最多的是沙冰和刨冰,沙冰是最細小的冰,用機器打成冰渣,要混合水果和很有滋味的原材料打碎,用吸管來吃,感覺像是喝飲料。稍粗一點的是用一整塊大冰用刨冰器刨出來的刨冰,冰的口感像凝固的棉花,但又有嚼頭,一般都會淋一些很稠的汁醬,像焦糖、紅豆沙或者紅湯,能確實體驗到刨冰軟綿綿的口感同時也會有相對的味道。
涼蝦
涼蝦是四川、重慶、湖北宜昌等一帶十分常見的特色的一種小吃,滑糯清爽,柔軟清甜。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再放置紅糖水。是人民消暑的一道甜品。
四川涼蝦也有人稱之為重慶涼蝦,因頭大尾細形狀很像蝦而命名,是用大米漿制成的甜品,口感柔軟清甜,加上紅糖水,冰冰涼涼的很滑很爽口。夏天一到,很多地方都有賣涼蝦的,人們走熱了累了,來上一碗冰鎮(zhèn)涼蝦,確實很安逸。
酸梅湯
酸梅湯是老北京傳統的消暑飲料,在炎熱的季節(jié),多數人家會買烏梅來自行熬制(也有用楊梅代替烏梅),里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zhèn)后飲用。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材料?!侗静菥V目》說:“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彼艹裏崴蜎觯残闹雇?,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神話小說《白蛇傳》就寫了烏梅辟疫的故事。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在炎熱的季節(jié),多數人家會買楊梅來自行熬制,里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zhèn)后飲用。小販們也有做這小生意的。以前在哈德門外有老人,常常手拿兩個小銅碗弄出聲響吸引人注意,邊走邊賣。
炒冰
又名炒冰果。是海南當地常見的一種冷飲,它的名字中的“炒”不是加熱的概念,而是越炒越冷。因為制作炒冰的鍋下面不是火,而是強力制冷機的蒸發(fā)器,蒸發(fā)器是銅管盤管繞纏在炒鍋底上,能把鍋中的熱量帶走。溫度瞬間降到零下40攝氏度左右,水質的食物冷凍成冰狀。制作炒冰的時候,把鮮奶與果汁倒在鍋里,用木鏟不停的翻動,慢慢的鍋中的液體變得越來越粘稠,最后成了冰泥。盛在透明的碗中,五顏六色,艷麗多姿,簡直就是件藝術品。
海南的炒冰是用水果打成果汁,不加任何其他調料,直接炒制而成,而不是在冰沙上澆上濃縮果汁。海南的炒冰相對比較正宗。
綠豆沙
綠豆沙是一種非常好的解暑食品,能清熱消暑、解毒消痛、利尿除濕。綠豆,味甘,性涼,功效:有清熱、解毒、祛火之功效,是我國中醫(yī)常用來解多種食物或藥物中毒的一味中藥。飲綠豆湯能幫助排泄體內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許多人在進食油膩、煎炸、熱性的食物之后,很容易出現皮膚癢、暗瘡、痱子等癥狀,這是由于濕毒溢于肌膚所致。綠豆則具有強力解毒功效,可以解除多種毒素?,F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綠豆可以降低膽固醇,又有保肝和抗過敏作用。綠豆沙在全國都廣為流行,老少皆宜,每每夏天都會自制或買上一杯冰鎮(zhèn)的綠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