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來臨,河南省正陽縣陡溝鎮(zhèn)年已82歲的李傳清老人正在家中和老伴忙著刻板、印畫,準備把最新創(chuàng)作的木版年畫在春節(jié)前印制出來一批。
按照“冬月初一,門神店開門”的習俗,開始出售“德勝祥”木版年畫,以滿足周邊群眾和喜愛木版年畫人士的需求。
已是耋耄之年的李傳清老人是“德勝祥”木版年畫的第四代傳承人,他從13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學習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并潛心專研,癡迷刻畫,把“德勝祥”木版年畫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揚,融入新的元素,至今已堅守有六七十年的光陰。
“德勝祥”木版年畫是淮河岸邊的一朵民間藝術奇葩,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不但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工筆刻畫,而且題材豐富、制作工藝獨特,是以當地的百年棠栗木浸蒸刻制而成,其顏料的獨特之處是以加入淮河的泥漿草土精心配制而成,套色后色彩鮮艷亮麗,渾然天成,在當地民間深受群眾喜愛,不僅是當地群眾喜慶又吉祥的年畫,也是即將面臨失傳的民間藝術瑰寶。
“德勝祥”木版年畫最難學的地方就是刻板,因為每幅版畫的印制,都有幾道工序套版,分毫不能錯位,完美相扣。每套版都要先刻淺出,后刻深處,精雕細琢。
近七十年的雕刻生涯,李傳清老人練就了高超的刀工絕技,剜、挑、掏、鑿如行云流水,揮灑自如。
目前,他從文革以后僅存下來的幾塊模版已創(chuàng)作出近60套年畫模版,其中門畫類的有財神、門神、灶爺、鐘馗、五子登科、天官賜福、秦瓊敬德、三星福祿壽、麒麟圣子、年年有余、一團和氣等;書畫類的有大小花瓶、二龍戲珠、上下山虎、鯉魚躍龍門、鬧花燈、鬧新春、梅蘭竹菊、二十四孝圖等,內容豐富,古樸生動。
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德勝祥”木版年畫雖已失去當年的繁華,但仍是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明珠,其作品曾在1984年春節(jié)期間,參加了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博物館、河南省文化廳聯(lián)合舉辦的“河南省民間美術展覽” ,受到了專家的好評。在2015年的中國農產品加工業(yè)投資貿易洽談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qū)參展時,“德勝祥”木版年畫吸引了很多中外人士的目光,很多書畫愛好者慕名前來鑒賞、收藏。
如今,年事已高的李傳清老人創(chuàng)作木版年畫已是力不從心,但他仍在癡心堅守,老人一直希望能有年輕人前來學習制作工藝,把“德勝祥”木版年畫這個民間藝術珍寶發(fā)揚光大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