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藏】“長思”青銅編鐘。西周周穆王時期樂器。1954年陜西長安普渡村長思墓出土。
高38.5~48厘米,銑寬25.4~27.5厘米,重6.7~20千克。
【文化典藏】骨哨。新石器時代前期河姆渡文化的狩獵工具。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長6~10厘米。
【文化典藏】虎紋青銅鉦。戰(zhàn)國時蜀的行軍節(jié)鼓樂器。傳四川省新津縣出土,高39.3厘米、銑距13.5厘米。
【文化典藏】虎紋石磬
●商 打擊樂器
●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2.5厘米
【文化典藏】龍紋玉磬。清代宮廷樂器,由巨幅和闐玉琢制,玉質(zhì)呈墨綠色,純凈光潤。
通長74.6厘米、寬27厘米、厚3.4厘米。
【文化典藏】乾隆紅漆描金云龍紋排簫。清代宮廷吹奏樂器,通高34厘米、最寬37厘米。
【文化典藏】青銅編鐃。商后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jì),打擊樂器,同時出土一套5件,形制、紋飾基本相同,唯大小依次遞減,可以演奏出不同音階。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
【文化典藏】獸形銅鎛。春秋樂器。傳1923年河南省新鄭縣李家樓出土,高86.2厘米。
【文化典藏】陶塤。商代吹奏樂器。1951年河南省輝縣琉璃閣150號墓出土。
【文化典藏】銅錞于。西漢打擊樂器。傳四川省成都市出土,高59厘米。
【文化典藏】五銖錢紋銅鼓。漢代樂器。195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岑溪縣出土,通高57.2厘米,面徑90厘米,底徑87.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