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左圖為在弄勇村弄頂屯,弄勇小學三年級學生藍春香(前右)爬“天梯”去上學(2012年9月3日攝);右圖為即將參加高考的藍春香在大化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教室里學習(2022年5月24日攝)。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xiāng)弄勇小學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2012年7月,記者第一次來到弄勇小學采訪時,這里交通不便,校舍簡陋。大部分學生要花費一兩個小時,爬“天梯”,過懸崖,翻越大山才能抵達學校。
近十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推進,山區(qū)教育有了質的飛躍。弄勇小學對校園進行了改擴建,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弄勇村實現(xiàn)了屯屯通公路,孩子們上學之路越來越寬,過“天梯”、爬懸崖求學成為歷史。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在弄勇村弄頂屯,弄勇小學四年級學生蒙宣任背著生活用具,爬“天梯”去上學(新華社記者黃孝邦2012年9月3日攝);右圖為在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大一學生蒙宣任在宿舍里上網(wǎng)課(潘建成2022年5月28日攝)。
新華社發(fā)
拼版照片:上圖為弄勇小學學生蒙承權(左一)、蒙旺兵(左四)和同學在校園外的公路上玩耍(2012年7月4日攝);下圖為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蒙承權(左一)、蒙旺兵(左二)在大化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校園里合影(2022年5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6歲的蒙鈞木(右)和5歲的弟弟蒙棉伊在弄勇小學校園里,當時他們還未上學(2015年1月8日攝);下圖為弄勇小學六年級學生蒙鈞木(右)和蒙棉伊在校園里(2022年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2歲的蒙康在弄勇小學校園里玩耍,當時,學校還沒有圍墻(2012年7月4日攝);下圖為11歲的蒙康在自己就讀的弄勇小學校園里(2021年3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拼版照片:左圖為讀二年級的蒙錦晨在弄勇小學的課堂上(2012年7月4日攝);右圖為即將參加高考的蒙錦晨在大化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的教室里(2022年5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弄勇小學,學生們在宿舍前打乒乓球(2012年12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弄勇小學學生在操場上做早操(2013年12月19日攝)。當時,學校正在建設學生宿舍樓和教師宿舍樓。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弄勇小學學生在操場上做早操(2013年12月19日攝)。當時,學校正在建設學生宿舍樓和教師宿舍樓。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弄勇小學校園(2022年5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瑤山蹲點影像日記——那山,那少年,那十載
來源:新華網(wǎng)
2022-05-30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xiāng)弄勇小學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2012年7月,記者第一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