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對于中國男籃的冷嘲熱諷屢屢在媒體上出現。從捏軟柿子,到教練無能,一撥又一撥的質疑聲層出不窮。
這股熱潮顯然是從前些日子剛剛結束的中歐男籃對抗賽開始的,中國男籃三場比賽均以大比分取勝,而關注的焦點不是男籃這支隊伍,而是對手。大家對于這三支球隊的實力提出質疑,認為這樣的球隊難稱得上是合格的陪練。
其實,以目前男籃的實力,想找到合適的熱身對手確實很困難,如果我們找實力強的歐美球隊,對方壓迫式的防守,你連前場都很難過去,更別提演練什么樣的戰(zhàn)術了,場均輸個3/40分,這樣的熱身賽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找實力弱的呢,動輒贏3/40分,對方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強度還不如內部教學賽,也是沒有意義。
男籃熱身肯定想找水平相當的對于,而和我們水平相當的隊伍都集中在亞洲,比如伊朗、韓國甚至是中華臺北。雖然伊朗和韓國目前的情況要比中國隊好一些,但不得否認的是,這兩支球隊仍舊把中國隊當做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那么問題就來了,你和人家同時競爭唯一一張奧運會門票,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對手,都不愿意派出真正的國家隊交手,這次男籃退出斯杯肯定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那么中國隊真的找不到合適熱身對手了么?難!首先,確定熱身賽對手要提前很長時間由執(zhí)行公司盈方與中國籃協(xié)共同商討,圈定熱身對手。但這些對手,雖然國家隊的實力很強,但對方愿意不愿意真刀真槍和你打?出場費能出的起多少?到了半年前約定的日期,這些球員是否有時間?這些都是問題。中國隊近兩年找的不錯的對手也有,比如去年的澳大利亞隊和今年的立陶宛。但掌握這火候真的太難了,實力不能太強還不能太弱,對方還得需要有一些小配合,來點兒緊逼防守最好。那么,人家憑什么?所以,這只能靠運氣。
對于目前的中國男籃來講,其實算得上已經掉入了谷底,我們現在這支球隊從教練到隊員算是在為之前還賬,因為本應在2009年開始進行的新老交替,由于種種原因直到兵敗馬尼拉之后才真正開始,而宮魯鳴接的是一個爛攤子。
由于長期遠離一線教練崗位,宮魯鳴在亞運會上失誤的換人,讓中國男籃被擋在了四強之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對于宮魯鳴開始惡語相加,無論他做什么都有人覺得是不對的。那什么又是對的呢?也許這個您說不出來。
作為一名職業(yè)教練員,宮魯鳴有很大的壓力,有成績上的,也有外界的。在過去的六年間,中國男籃換了四任主帥,有洋有土,有美有歐,搞的這些隊員不知道在場上到底打什么,因為每個教練都有自己的思想,更別說是來自不同地區(qū),對籃球肯定也是有著不同的理解。
宮魯鳴接手球隊之后,從體能和基本功抓起。在他看來,這兩項是目前中國籃球的軟肋。大強度的訓練讓隊員叫苦連連,甚至有球員主動退出國家隊,隨后便有了媒體的質疑和網友的不解。
在現如今的社會,充斥了太多的急功近利和急躁的情緒,人們喜歡的是立竿見影,為了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球是一項集體運動,他不僅需要個人的能力,更需要五個人在一起配合,這個過程沒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是難以出得了成績的。我們在不斷換教練的同時,是對于年輕球員培養(yǎng)的忽略。目前中國男籃已經跌入了谷底,當宮魯鳴愿意承擔這份責任時,我們?yōu)槭裁床唤o他一些時間呢?對于職業(yè)教練,他們天天和籃球還有球員打交道,他們比我們更懂中國籃球。我想等過5年之后,再評論宮魯鳴是否稱職才是最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