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養(yǎng)的角度上來說,清淡飲食能最大程度體現(xiàn)出食物的真味,也能保留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清淡飲食并不是無鹽無糖無油,而是少鹽、少油、少糖,不僅能為身體提供所需營養(yǎng),而且易被消化吸收,并不會增加各個器官組織負擔,那該如何做到清淡飲食呢。
飲食方面如何做好3減?
1、減鹽
為能獲得一樣的咸味,等食物快出鍋時再放鹽。由于分布在味蕾上的咸味感受器可跟附著在食物表面的鈉離子發(fā)生相互反應。快要出鍋時再放鹽,鹽未進入食物深處,舌頭仍然能感受到咸味,從而減少用鹽量。食物中味道間可產(chǎn)生復雜的相互反應,如少放鹽能更好的突出糖的甜味,但放糖后卻會減輕咸味;酸味能更好的強化咸味,因此烹調(diào)食物時可以多放食醋,少放糖,避免咸味太大。除了少放醬油和食鹽外,還要少放其他調(diào)味品,包括番茄醬、黃豆醬或豆瓣醬、雞精和味精等;當然也要少吃海米和蝦米等高鹽分食材。家庭最好是選擇低鈉鹽,其中鈉含量低,鉀含量高,能減少鈉攝入量,但高鉀血癥和腎病患者應慎重。
2、減糖
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以內(nèi)。添加糖除了蔗糖和果糖外,還包括葡萄糖和糖漿,常見于各種飲料、餅干和甜點、糖果和蛋糕等,這些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日常烹調(diào)食物時盡量不要放糖,尤其是制作雜糧粥、豆?jié){或各種湯類。若口味偏向甜,不妨選擇天然甜味食物替代,如桂圓、枸杞和紅棗等。
3、減油
每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能超過30克。炒菜結(jié)束后別先慌著盛出來,把鍋斜放三分鐘,讓菜中的油流出,再把菜裝入盤子,萵筍、豆角和青椒等吸油少,應采取該方法;控出來的油可以涼拌菜,避免浪費。拌涼菜時最后放橄欖油或香油,最好是短時間內(nèi)吃完,這樣不僅能快速散發(fā)出油的香氣,而且減少食物吸收油脂,避免油攝入超標。煲湯后需把上面的油脂撇出,能減少油脂攝入。
溫馨提示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群,即使身體再健康也要保持飲食清淡,遵循少油、少糖和少鹽原則。通過低溫、少油的方式來烹調(diào),如清蒸、水煮、涼拌、汆等,拒絕油炸或油煎。巧妙使用調(diào)味料,如蔥姜蒜、香菜、茴香、檸檬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