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統(tǒng)計,我國成人每日鈣攝入不足推薦量800毫克的一半,鈣缺乏直接影響骨骼健康,增加骨質(zhì)疏松風(fēng)險。都知道牛奶補鈣效果好,總不能天天喝奶啊。殊不知,人們卻忽視了還有食物的鈣含量是牛奶9倍以上,看看都有哪些?
鈣含量超過牛奶的食物
一是石螺。每百克石螺的鈣含量高達(dá)2458毫克,是牛奶的23倍。另外它每百克的蛋白含量高達(dá)12.8克,是蟶子和花蛤的1.6―1.7倍;脂肪含量則是低至0.7克;能量也不高,為90千卡,只是豬里脊肉的60%。
二是芝麻醬。每百克芝麻醬的鈣含量高達(dá)1170毫克,是牛奶的11倍。雖然作為植物性食物來源,其中的膳食纖維和草酸會影響鈣吸收,但好在它的鈣含量足夠高。再說,牛奶、田螺雖然不含膳食纖維和草酸,但每餐不可能只喝牛奶或只吃田螺,只要搭配了植物性食物,鈣就會遇到膳食纖維、草酸,所以我們沒必要因為芝麻醬富含膳食纖維和草酸就放棄它。
況且,如果你買的是芝麻醬,又是均勻的黃褐色,沒有夾雜棕色斑點,口感還細(xì)膩不糙,也沒有苦味,那多半是采用脫皮芝麻做的。脫皮芝麻醬,粗纖維和草酸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大概是未脫皮芝麻醬的1/9和1/17,對鈣吸收的影響也就沒那么大了。
三是田螺。每百克田螺的鈣含量為1030毫克,是牛奶的10倍。它還富含抗氧化的硒,每百克含硒高達(dá)16.73微克,是成人每日硒需求的28%。它和石螺一樣高蛋白低脂肪,能量比石螺還低,每百克只含60千卡。吃法和石螺一樣,個頭還比石螺大,吃起來更有肉;1斤帶殼的田螺才10元左右,可以出130克肉,兩個人吃,每人就能補670毫克鈣,補鈣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四是蝦皮。每百克蝦皮的鈣含量高達(dá)991毫克,是牛奶的9.3倍,但蝦皮的鈣吸收率很低,這是因為它的鈣主要存在于殼里,要嚼碎比較費勁。另外大多蝦皮的鈉含量都很高,比如有的蝦皮每百克的鈉含量高達(dá)3860毫克,做湯放一小撮(10克),攝入的鹽量就高達(dá)1克。有的蝦皮因為采用了淡干工藝,鈉含量會很低,低至1110毫克,同樣吃10克,攝入的鹽也就0.275克。
五是天然奶酪。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每百克天然奶酪的鈣含量高達(dá)799毫克,市售天然奶酪很多可以做到鈣含量在1000毫克左右,大概是牛奶鈣含量的9.3倍。吃一小塊(20克)就能攝入200毫克鈣。
補鈣食物吃時也要講科學(xué)
以上補鈣食材,石螺、田螺和奶酪可作為第一梯隊,推薦常吃。
鮮石螺,香辣或醬香的炒一下最鮮美,不過,多遍搓洗、浸泡吐沙、剪去尾部都很考驗吃貨的耐心。且很多地方難以買到鮮石螺,那就買干石螺肉,泡發(fā)后煲湯,或煮湯面時加一把,既提鮮又營養(yǎng)。要去腥,可以多放點生姜、九層塔、紫蘇、胡椒等香辛料。
芝麻醬里的鈣吸收率稍微差些,可以作為補鈣的第二梯隊,但是能量太高,適合拌涼菜時替代烹調(diào)油。
蝦皮的鈣吸收率差,如果喜歡蝦皮的鮮美,還想其鈣吸收稍微多點,又不想攝入太多鹽,那就將其磨成粉來替代鹽。另外,選擇鈉含量低一些的蝦皮。
倘若不喜歡奶酪的味道,可以將其切碎,撒到雞蛋餅上,雞蛋餅里除了放雞蛋和面粉,再加一些香蕉、蘋果、玉米粒,這些食材的甜味能夠很好地淡化奶酪的苦味,讓吃奶酪補鈣這事變得輕松又美味。
此外,牛奶、無糖酸奶、豆腐干、豆腐皮也都是第一梯隊補鈣食物,最好每天能喝2包純奶,或1包純奶、1盒(100―130克)無糖酸奶,再來上50克豆腐干或豆腐皮。
再有,綠葉菜如莧菜、茴香、油菜、芥藍(lán)、小白菜、空心菜,鈣含量也都比牛奶高,但是其中的膳食纖維和草酸也會影響鈣吸收,為了提高鈣的吸收率,建議沸水焯1分鐘去除大部分草酸再烹調(diào),每天吃一些蔬菜,也可以作為補鈣第二梯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