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分三六九等,皇帝自然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為何常人有所區(qū)分,常常會用一些方法來凸顯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在穿著上,明黃色是皇帝的專屬,皇帝上朝傳的衣服叫龍袍。
龍袍就是皇帝穿朝服,差不多就是工作服的意思。古代文武百官都有自己的朝服和官服,皇帝的朝服則是叫“龍袍”,古代皇帝常常以“真龍?zhí)熳印弊跃?,因此“龍”也成為了皇帝所獨有的圖騰。
龍袍自古有之,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后,龍袍的顏色并非明黃色而是黑色的。秦始皇迷信陰陽五行,周朝人的圖騰是火,秦始皇認(rèn)為秦朝的水滅掉了周朝的火,秦朝應(yīng)該信奉五行中水,而水代表的顏色是黑色,因此把陰陽五行的參入朝服之后,朝服就成為了黑色。
在歷史上唯一使用黑色龍袍的只有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漢朝的龍袍多是紅色元素,而一直從隋文帝開始才使用大家印象中的金黃色。
我們知道,在生活中顏色鮮艷明亮的黃色是最容易弄臟的,不像黑色的衣服就算躺地上打個滾站起來拍拍灰依舊和新的一樣。而古代皇帝的龍袍弄臟了也是用水洗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古代洗衣服的工具和現(xiàn)代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什么洗衣液還有洗衣粉都是沒有的,那他們用什么洗衣服呢?《考工記》的記載:“練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搖之蜃?!边@里主要說的是用貝殼灰和木灰混合在一起洗。
草木灰含有大量的碳酸鉀可以起到去污的效果,另外到了魏晉之后開始出現(xiàn)皂角,這是一種皂莢素合成的物質(zhì),類似于現(xiàn)代的肥皂。
但古代的技術(shù)有限,因此洗衣去污物質(zhì)中都含有大量的雜質(zhì),會對衣服造成嚴(yán)重的傷害。如果是一般的衣服到也無可厚非,但龍袍就不一樣了,皇帝穿的龍袍如果掉了色那還得了?因此皇帝的龍袍一般都不會洗,那怎么辦呢?處理方法很簡單粗暴,那就是每隔幾年換一件新的。
皇帝的龍袍屬于高檔的奢侈品,制作工藝十分的復(fù)雜,從收集材料到制作完成需要經(jīng)歷幾年的時間,再加上精美的團(tuán)以及制作材料的珍貴,光是換算到現(xiàn)在也要十幾萬人民幣。如今一件龍袍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
也只有皇帝能這么土豪,衣服穿臟了就不要了,換一件新的。但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皇帝也要面子,不可能穿一件很臟的衣服上朝吧。
實際上皇帝也不喜歡穿龍袍,因為龍袍的裝飾太多了,因此非常的重,穿著會感到非常的束縛,皇帝除了上朝一般都是不會穿的。因此龍袍一般幾年才會換一次,當(dāng)然放久了還是會有異味,所以經(jīng)常會有人拿專門的香薰來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