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對貪官的嚴厲懲罰措施,但仍屢禁不止。這些貪官利用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壓榨百姓,獲取不正當利益。
而提到歷史上有名的貪官,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清朝的和珅。在和珅被嘉慶皇帝懲治后,他查封的家產(chǎn)足以抵得上當時清朝十余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和珅雖然是清朝第一貪,但是他為人也是有底線的,以下的這三種錢他從來不貪。
首先第一個和珅從來不貪賑災的錢。在封建歷史中,中國就是一個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要是莊稼都收成好了,老百姓自然能夠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但是由于生產(chǎn)力的低下,老百姓也是完全看天吃飯。發(fā)生旱澇災害的話,就會導致流離失所。乾隆51年,甘肅嚴重大旱,乾隆撥款300萬讓和珅去賑災。這筆錢和珅是一點都沒貪,但是自己手下的貪官污吏卻貪了不少。
和珅不貪的第二種錢就是科舉的錢。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和尚都被刻畫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形象。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都忽略了和珅本身的才華。和珅精通四書五經(jīng),他的文學造詣也很深。他知道科學是為了朝廷培養(yǎng)人才,因此也不會去故意貪污科舉的錢。
和珅最后一種不貪的錢財就是他沒有把握的錢財。和珅這個人是非常會做人的,不然他也不會受乾隆皇帝恩寵幾十年。如果他收了別人的賄賂卻辦不成事的話,無疑是在砸自己的招牌,以后還會有誰去找和珅辦事呢?這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和珅是非常拎得清的。
在筆者看來,歷史上的和珅能夠成為有名的大貪官一方面是因為他自己頗有斂財手段,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皇帝信任他。在嘉慶皇帝登基后,和珅也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當然了,和珅貪贓枉法,權(quán)傾朝野,自然也助長了不良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