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中,若要評選出戰(zhàn)斗力最強悍的軍隊,蒙古鐵騎一定會榜上有名;自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滅了金國之后,驍勇善戰(zhàn)的蒙古人便開啟了征服世界的歷程,據(jù)史料記載13世紀上半葉,蒙古帝國曾三次西征,鐵騎向西一路所向披靡,極大改變了歐亞大陸的格局與歷史進程;蒙古騎兵戰(zhàn)力強悍,除了靠著閃電般的速度一路攻城略地外,其作戰(zhàn)方式也是殘忍無比,給西方諸國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在公元1235年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中,最先深入歐洲腹地的,乃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拜答爾一部;當時拜答爾率三萬騎兵,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就攻陷了波蘭,隨后持續(xù)深入西亞細亞;驚恐的西亞細亞人,難以抵擋蒙古人的攻勢,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無奈之下只得龜縮城中堅守不出,西亞細亞國王亨利二世,急忙向捷克王國求援;捷克王國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火速派5萬精銳援救西亞細亞,得知有援軍到來的蒙古人,不退反進憑借超高的機動性,欲在捷克援軍到來前滅了西亞細亞。
拜答爾令部下佯裝出人疲馬乏的樣子,來麻痹敵人,西亞細亞人果然上當,主力軍隊傾巢而出,想要一舉殲滅這幫蒙古人;西亞細亞人將軍隊分為三個部分,前軍與中軍皆是戰(zhàn)力低下的炮灰,主要目的是為了消耗蒙古人的體力,待到蒙古人疲憊之時,再讓精銳后軍收割戰(zhàn)場;
然而讓西亞細亞人意外的是,蒙古人在與其前軍交戰(zhàn)之時就敗逃而去,這下他們士氣大振,心想此乃殲滅敵軍的天賜良機,中軍與后軍一窩蜂般的追了上去;隨后在不遠處的山丘兩旁,天空中數(shù)不清的箭羽,敲響了西亞細亞人最后的喪鐘;埋伏的弓箭射死無數(shù)敵軍之后,先前撤退的蒙古騎兵呼喊著殺了回來,將西亞細亞軍隊全部殲滅,西亞細亞城也被蒙古人攻破。
接下來蒙古軍打掃戰(zhàn)場之時,并沒有撿去殘余的兵器,而是每名士兵都提著刀,將敵人的耳朵一一割下,最后收集在一起,整整裝了九個血淋淋的麻袋;
在西亞細亞城被攻破的第二天,姍姍來遲的捷克援軍終于趕到戰(zhàn)場,若是常規(guī)時間內(nèi),戰(zhàn)力強悍的3萬蒙古騎兵對戰(zhàn)捷克5萬軍隊,自然不在話下,而此時的蒙古人經(jīng)過長途跋涉與數(shù)次大戰(zhàn)后,士兵與戰(zhàn)馬都極其疲憊,此時若是對上捷克軍隊縱使能獲勝,但自身也會受到嚴重消耗。
蒙古人割耳朵的目的就是在于此處,當捷克援軍步步緊逼來到城下,看到了一副將會成為永久心理陰影的場面,蒙古人將九麻袋的血耳朵傾倒而下,慘紅的大耳朵和著鮮血飄飄而下,落在城下西亞細亞人的尸體上,場面如同修羅地獄;捷克士兵見此皆雙股發(fā)顫戰(zhàn)意全無,不知是誰帶起了頭,一時捷克士兵都扭頭向遠處跑去,不敢再與蒙古人作戰(zhàn)。
蒙古人不僅戰(zhàn)力強悍,而且還擅于打心理戰(zhàn),用殘忍的方法摧毀敵軍的心理防線,只用了3萬騎兵就橫掃了歐亞大陸;蒙古在西亞細亞一戰(zhàn)中,割下敵軍耳朵威懾住捷克5萬大軍,成為捷克士兵心中的陰影;而且蒙古人攻破城池后,有屠城的習慣,蒙古人每攻陷一座城池,當?shù)氐娜丝诙家J減70%,自此之后歐洲地區(qū)諸國,面對蒙古騎兵再無反抗的勇氣,這也成就了蒙古騎兵殘暴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