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清代鑲珠寶鈿子,右圖為制作于約1850年的法國宮廷葡萄串全套首飾(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制作于約1919年的金鐘花鉆冕,法國珠寶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冠冕作品。隱秘的梨形托架上巧妙鑲嵌多顆鉆石,令這一鉆冕渾然一體,仿佛整顆梨形切割美鉆,創(chuàng)造出“視覺陷阱”的獨特效果。
法國宮廷的成套首飾。
制作于1852年的三葉草胸針,由綠色半透明琺瑯與鉆石、金、銀共同打造。這是拿破侖三世與歐仁妮皇后的訂婚信物,代表著瞬間的感動和愛意初萌的美妙。
制作于約1970年的章魚項鏈,章魚緊握海藻花環(huán),觸手則抓住一顆紅碧璽,呈現(xiàn)出超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這條項鏈是一位男爵送給準新娘的結(jié)婚大禮,寓意充滿激情的愛。
近日于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尚之以瓊?cè)A———始于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shù)展”,激起人們太多關(guān)于美的贊嘆。展覽匯集的300余件珠寶首飾,來自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楓丹白露宮、貢比涅王宮國家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意大利拿破侖博物館、德國珠寶博物館等多家世界著名文博機構(gòu)的慷慨出借,其中部分展品首次走出所在國、甚至首次公諸于世。與歐洲宮廷古典珠寶藝術(shù)品交相輝映的,則是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同時期中國宮廷珍貴藏品。
發(fā)間腕底,浸潤著各自獨特歷史文化的東西方佩戴藝術(shù),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珠光翠影,卻同樣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璀璨的印記。值得珍視的,不僅有人們對于美亙古不變的追求,更有手藝人用匠心雕刻的卓越技藝。
拿破侖皇后們佩戴的奇珍異寶,掀開時尚與浪漫的面紗,也撥開權(quán)力與愛情的迷霧
此次亮相故宮的珍寶藝術(shù)展中,來自拿破侖皇室的一系列首飾最是引人矚目,為人們掀開時尚與浪漫的面紗,也撥開權(quán)力與愛情的迷霧。它們的主人不僅包括拿破侖的皇后們,也不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時尚偶像。
拿破侖·波拿巴一生的至愛———約瑟芬·博阿爾內(nèi)佩戴的是什么樣的首飾?約瑟芬比拿破侖大6歲,兩人初遇時,約瑟芬是帶著兩個孩子的寡婦,拿破侖是個并不富有的軍人。約瑟芬助拿破侖登上皇位,也成為他的首任皇后,盧浮宮珍藏的世界名畫《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中跪地接受加冕的那位女子就是她。約瑟芬皇后以優(yōu)雅與時尚在歷史上留名,其審美旨趣影響了法國乃至歐洲。她喜歡浮雕首飾。此次展出的拿破侖為約瑟芬定制的一套孔雀石浮雕寶石首飾即是代表,金棕葉與刻有奧林匹亞山眾神的孔雀石浮雕寶石相映生輝,包括冠冕、別針、項鏈、胸針、吊墜、手鏈和腰帶。
約瑟芬更為聞名的首飾,是1809年拿破侖送給她的一只珍珠浮雕鉆冕,上面雕刻著圣經(jīng)中母與子的故事,日后傳入瑞典王國,歷代瑞典皇室公主結(jié)婚時均會佩戴它,作為家族傳承至高無上的象征。盡管浮雕首飾早在古羅馬、古希臘時期就已出現(xiàn),卻是直到19世紀初法國約瑟芬皇后時常佩戴,這種裝飾性風(fēng)格的珠寶才算正式步入時尚圈,也漸成法蘭西第一帝國時代的典型風(fēng)格。
對于第二任皇后瑪麗·露易絲,拿破侖一世又究竟有著怎樣的心意?也不妨從拿破侖為她定制的珠寶首飾中略窺一二。拿破侖與約瑟芬的海誓山盟1809年底以離婚告終,沒能敵過約瑟芬未給他留下子嗣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1810年,身為奧地利公主的露易絲嫁給拿破侖,被很多人視為一樁政治婚姻。此次展出的拿破侖為露易絲定制的珠寶首飾中,出現(xiàn)了一件麥穗鉆冕,由9支麥穗組成,并在以金、銀勾勒的麥穗輪廓中鑲嵌了66克拉老式切割鉆石。鉆冕輕盈靈動,仿佛真正的麥穗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擺。略顯尷尬的是,這不僅是前任皇后約瑟芬最為喜愛的圖樣,麥穗作為古羅馬神話中豐收女神克瑞斯的標志,它所象征的繁榮與豐產(chǎn),也似乎提醒著它的主人刻不容緩的使命。不過,同樣亮相展覽的拿破侖送給露易絲的三串藏頭詩手鏈,或許見證著他們一度有過的濃情蜜意。這三串手鏈由鑲嵌的每個寶石名字的首字母組成暗藏的玄機。其中兩條拼寫的分別是拿破侖與露易絲的姓名和生日,另一條則代表著他們在貢比涅相遇的時間,以及他們在巴黎舉辦婚禮的時間1810年4月2日。如此曼妙深情,只有送禮和收禮者最能心領(lǐng)神會。兩個世紀以前的浪漫在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
一枚制作于1852年的“三葉草”胸針,主人是拿破侖三世的皇后歐仁妮·德·蒙蒂若。這位皇后以時髦著稱,她的穿著打扮在當時是上流社會的標志,甚至成就了后世的許多奢侈品牌,如路易·威登、卡地亞、古龍香水。由綠色半透明琺瑯與鉆石、金、銀共同打造的這枚胸針,高3.7厘米,寬3.4厘米,是拿破侖三世與歐仁妮的訂婚信物,代表著瞬間的感動和愛意初萌的美妙?;榍暗囊惶欤瑲W仁妮皇后漫步在貢比涅宮花園,突然被沾滿露水的三葉草所吸引,而這一幕正好被未來的皇帝、拿破侖三世看在眼中。拿破侖三世急忙傳召珠寶工匠儒勒·弗森設(shè)計了一枚小三葉草胸針作為訂婚禮物。這枚胸針日后歐仁妮皇后珍視了一生。
依照法國皇室的禮儀,一天之中皇后需要更換三至四次衣服,并且都有配套的首飾。當年的皇后在夜間出席正式場合時必須佩戴全套,而全套首飾重達約四公斤。在此次展覽中,人們看到了不少成套的首飾,它們有著不同的用途,分別被佩戴在頭、耳、項、手腕、腰等不同部位,設(shè)計師卻提煉出相同的設(shè)計元素,使它們看上去渾然一體、相互映照。露易絲皇后的一套日間首飾,是用微砌馬賽克制成的,描繪希臘、羅馬神廟與廢墟的微砌馬賽克通過精雕細琢的黃金葡萄藤枝葉與藤蔓連結(jié)在一起,引領(lǐng)了新古典主義珠寶黃金時代的到來。一套制作于約1850年的葡萄串全套首飾,則為弗森贏得了國際聲譽,只見金、翡翠、紫珍珠與琺瑯等材質(zhì)將葡萄串和葡萄藤枝葉的動作與色調(diào)拿捏得栩栩如生,令人驚奇萬分,成就浪漫主義審美的典型之作。
事實上,珠寶和宮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今不少馳騁時尚界的傳世珠寶品牌,若干年前都是從為歐洲宮廷制作珠寶而聲名鵲起的,比如尚美巴黎、卡迪亞、杰拉德、梵克雅寶。
鈿子可謂清宮頭飾中的“爆款”,看上去頗似一頂綴滿花飾的帽子
此次與歐洲宮廷古典珠寶藝術(shù)品交相輝映的,還有故宮博物院從自身浩如煙海的藏品中精選出的同時期宮廷珍貴藏品。那是另一種精美絕倫、熠熠生輝,浸潤著東方特有的歷史文化。
當彰顯無上皇權(quán)的冠冕在歐洲皇室蔚然成風(fēng)時,中國清代的宮廷里同樣孕育出頭飾中的“爆款”,那便是“鈿子”。看上去,它像是一頂綴滿花飾的帽子———鈿子的口沿圍成了一個帽沿的形狀,前如鳳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廣。借此次展覽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紫禁城藏品中,就出現(xiàn)了這種頭飾。一件為清代皇太后、皇后節(jié)日時所戴的鑲珠寶鈿子就是其中之一,顯得格外繁復(fù)、精美:外以青絲線纏繞,編成盤腸紋、壽字紋及方格紋;鈿前鑲四組珍寶花卉,以翡翠為葉,碧璽為梅花瓣,瓣上嵌珍珠,中間嵌紅寶石為蕊,萬壽菊則以翡翠為瓣,紅寶石為蕊;鈿前沿正中為火珠式紋飾,正中嵌珍珠一顆。一件點翠瓜蝶紋鈿子演繹的又是另一種典雅,整件鈿子都飾以顏色亮麗的翠鳥羽毛,蜜瓜和蝴蝶的造型寓意繁榮興旺的家庭生活。
中國清代宮廷后妃們的首飾由宮廷內(nèi)務(wù)府的廣儲司和造辦處來“包辦”,并按照不同的材質(zhì)、工藝分屬撒花作、累絲作、玉作、牙作、鑲嵌作、琺瑯作等。多用銅絲或鐵絲制成的如箕形框架般的鈿子古已有之,但以鈿子代替吉服冠與吉服袍褂相配,卻是至晚清流行起來的時尚。這時的鈿子極盡華麗之能事,金、銀、點翠、翡翠、珍珠、碧璽、珊瑚、寶石、絨花、絹花等各種飾物都可以往上插。當時從皇后到品官命婦都愛這種冠飾,西太后、瑾妃就曾留有穿團龍褂戴鈿子的照片,品官命婦這類打扮的照片就更多了。
在古代中國,更稀松平常且經(jīng)久不衰的頭飾是簪,細細長長,用以綰定發(fā)髻或冠。上古時期,簪被稱作“笄”,女子長大成人是需要插笄的,甚至舉行“笄禮”。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簪演變出了豐富的樣式,變化多集中在簪首,其中當以宮廷里的簪最為華貴。比如此次展出的一只長24.5厘米、高5厘米的清代銀鍍金點翠嵌珠雙龍紋長簪,由鎏金、色銀、玻璃珠、珊瑚、珍珠等多種珍稀材質(zhì)制成,云彩背景之上,雙龍戲珠的歡騰場面呼之欲出,只見珍珠裝飾的火焰從龍口中噴出,在中央形成一個火球。
紫禁城里也有引領(lǐng)東方時尚的潮人,慈禧太后就是繞不開的一位。慈禧有間珠寶房,約3000只裝有珠寶的黑檀木匣子被置于整整齊齊的木架子上,從地上到屋頂,足足占了三整面墻。據(jù)說這間房里的珠寶還只是慈禧所擁有珠寶的一部分。如此之多的珠寶是用來搭配形制、款式、花色各不相同的衣服的。德齡公主寫下的宮廷見聞中就有關(guān)于這些首飾的片段。一次,慈禧喚德齡整理珠寶清單,把珠寶房其中一排木架上的幾只盒子拿來,盒子的景致讓德齡目不轉(zhuǎn)睛:“第一個盒子里盛著一朵美麗得令人炫目的牡丹花,牡丹的花瓣就像真花一樣抖動著,那是用很細的銅絲把珊瑚串成的,太后將這朵花插在右邊鬢角上。第二個盒子里是一只很優(yōu)雅的蝴蝶,依然用寶石和銅絲串成。太后自己發(fā)明了這種方法:先用寶石雕成花瓣狀,末端打上小洞,再用銅絲把它們串起來。另外兩只盒子里是鐲子和戒指:一對金鐲子鑲了珍珠,一對金鐲子鑲了玉,還有細細的金鏈,也掛著寶石。最后兩盒是珠串,樣子美極了,我看著就很喜歡。太后先拿出的那串是梅花形的,中間是一粒很大的珍珠,5粒小珍珠滴溜溜地圍著那顆大珍珠,一朵梅花就出來了,然后還又是5粒小珍珠,一粒大珍珠,又一朵梅花跑出來了,一朵又一朵地連下去就成了很長的一串……太后把它掛在紐扣上?!睋?jù)說晚清宮廷盛行的“大拉翅”發(fā)型也是慈禧根據(jù)滿清婦女的“兩把子頭”改進而來的,于是清宮又流行起用來貫連固定這種發(fā)式的一類特殊的大簪,名為“扁方”,扁平一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