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自漢室衰微后,各路英雄豪杰紛紛效忠明主,為信仰而戰(zhàn),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中有一段著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曾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碑敃r的劉備雖巧言瞞過,但最后此言卻一語成讖。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煮上一壺美酒,聊聊這三國初代的君主們。
曹操:最具才能的梟雄之君
曹操,字孟德。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被譽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年少時是個放蕩不羈的紈绔子弟,之后成長為躊躇滿志,剛正不阿的熱血少年。然而,當時的朝堂已然腐朽,民不聊生。他渴望憑借自己拯救于世,可這不過是杯水車薪,終于冷酷的現實澆滅了他心中的熱情。他開始壯大自己的勢力,建立名望。不惜散盡家財,招募義兵,逐漸野心膨脹,變得自負而多疑,信奉寧我負人無人負我。
曹操一生征戰(zhàn)無數,對內消滅了多方割據勢力,對外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地區(qū)。 心系民生百姓,大興水利農桑,實行“租調制”,極大促進了經濟穩(wěn)定和社會發(fā)展。他后期雖為了一己私欲而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卻從未忘記拯救天下蒼生的使命,終成就一番霸業(yè)。他只愿: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劉備:最懂人心的仁德之君
劉備,字玄德。自小家境貧寒,父親早亡,與母親靠賣草鞋為生。號稱“中山靖王之后”,但早已時隔了幾百年,是個實打實的草根。不好讀書,幸而有叔父資助得以拜盧植為師。他待人友善,喜怒不形于色,好結交豪杰,成就了桃園三結義。因其樂善好施,以德服人,吸引了大批的能人異士前來投奔。又有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做軍師,為后來成就蜀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劉備可以說是三國中跳槽次數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典范,可謂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他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和孫權,從他們的身上收獲了巨大的利益,不但加深了自身的根基,權謀上也有了質的飛躍。他深諳得人心者得天下,赤壁之戰(zhàn)后,開啟了他的高光時代,最終得以自立門戶,開創(chuàng)蜀國。
孫權:最善制衡的中庸之君
孫權,字仲謀。可以說是三國中最幸運的富二代。18歲就接管了東吳集團,早年有父兄打下的江東基業(yè),又有良臣猛將的輔佐。可看似華麗的背后,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少年初掌江東時,局勢動蕩不安。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宗室通敵奪權伺機作亂,孫權還是成功的保下了家業(yè)。
孫權的成功,并非單單依靠于雄厚的家業(yè),更多的在于其后天的努力。孫權非常的聰明,性格沉穩(wěn),他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舉賢任能,安定民心。同時,他采取中庸之道,善于制衡控制。面對如狼似虎的曹軍,他毅然選擇聯合劉備對抗強敵,最終拿下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身處于群狼環(huán)伺的環(huán)境下,卻始終穩(wěn)扎穩(wěn)打,不被打倒,堪稱完美的守業(yè)人。正如曹操所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小編心中,最欣賞的當屬一代梟雄曹操,指點江山,運籌帷幄,擁有絕對的實力!哪位又是你心中的頂流王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