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明明知道劉奭(漢元帝) 會亂漢家制度,又為何立其為太子。首先是因為愛情,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腹黑男人的最柔軟的部分。不得不說的是,漢代的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最高峰是漢宣帝劉詢在位的時候,這位生在監(jiān)牢里的皇帝,真是歷史上的唯一的一個了,漢宣帝是霍光所立,漢宣帝能夠忍到霍光死后再誅殺霍光滿門足見漢宣帝的隱忍。漢宣帝誅殺霍光滿門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發(fā)妻許平君的死,許平君是漢宣帝的白月光,二人不是政治婚姻,更不是父母之命,他是漢宣帝的真正的愛情,是皇帝的初戀,又是糟糠之妻。而后這對患難夫妻一個成為皇帝,一個成為皇后。二人的驚天逆轉讓二人惶恐,彼此最相信的也只有對方,這才有“故劍情深”的成語。但許平君還是死了,在十九歲的桃李之年就香消玉殞,死于一場政治謀殺,漢宣帝忍住,但他今日忍得越久,他日報復起來就越狠。
所以,在漢宣帝心里,許平君是他心中永遠抹平的傷痛。即使在他鏟除霍家、掌握權力后,這種無法彌補的悔痛之情,依然在午夜夢回之際,時時啃噬他的心靈,讓他倍感煎熬。而劉奭是他和許平君唯一的孩子。如果不讓這個兒子登基,他會覺得自己無顏去的下去見發(fā)妻許平君,可以說,太子之位是能給許平君唯一的禮物和懷念了,但漢宣帝眼里,這個兒子真的沒有能皇帝的能力,即便如此,漢宣帝還是立了劉奭為太子。換句話說,即便劉奭是個傻子,漢宣帝也會傳位給劉奭。但我們仔細看看,漢元帝劉奭在位十五年,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更不是昏君。但他卻埋下了兩個漢朝滅亡的伏筆。他任用宦官石顯,這是漢家王朝第一次有宦官弄權,還有就是他的皇后王政君,由于超長待機太能活,造成外戚專政,這實際就是那句“會亂漢家制度”,就讓人一言難盡了 。
漢宣帝生于民間,知道基層的困苦。這使得漢宣帝知道儒家這玩意是個門面,是給人看的,可是兒子“中毒”太深,真的認為儒家能治國。因此漢宣帝這才有“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柰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過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實際上就是漢元帝無法以霸王道牢牢掌控住天下局面,后來真的發(fā)現(xiàn)儒家“騙人”,只好賜死蕭望之。但又無人可用,無奈之下選擇用太監(jiān)來治理朝局。這昏聵的也真夠可以的。
漢宣帝自己登基屬于一個意外,是權臣霍光所立,他自己又屠殺權臣霍光滿門,他不愿意自己兒子也有這種事情發(fā)生,劉奭是他和皇后嫡子,太子沒有原則性錯事,無關廢立太子是動搖國本之事,漢宣帝雖然是一代雄主,在太子的問題上也不敢肆意妄為。不愿意冒著效法漢武帝的風險廢除無大過的太子。 臨江王劉榮、戾太子劉據(jù)(親爺爺)殷鑒不遠。如廢太子,縱然自己生前能保其性命,他死后呢?因此,漢宣帝即便為了劉奭活著,也不能廢太子。
還有就是土地兼并問題,漢宣帝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把關東豪族遷徙到關中地區(qū),以及把士族遷徙到河西、河朔等西州新土 也完全沒有辦法徹底清算已經(jīng)構成漢家天下統(tǒng)治中堅力量的官宦世家與地方豪族。 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而太子劉奭又偏偏相信這些人。這才讓漢宣帝有感而發(fā),且土地兼并是封建王朝的“癌癥”。這顯然不漢宣帝父子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