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朝廷已經(jīng)被陳霸先控制。公元557年,蕭方智被迫把皇位禪讓給了陳霸先,陳霸先建立起南朝最后一個政權(quán)—南陳。
不過陳霸先這個皇帝也沒當很長時間,三年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即位者是他的侄子陳蒨。
為什么不是陳霸先的兒子繼承皇位,而是侄子繼承呢?
陳蒨能力過人,文武雙全,年輕時就策劃過一件大事——刺殺侯景。侯景之亂爆發(fā)后,陳霸先起兵討伐侯景,而陳蒨當時正好在侯景控制的地盤上。
侯景知道陳蒨是陳霸先的侄子,特意召見他,打算讓他去勸降陳霸先。
侯景太低估這個年輕人了,陳蒨不僅沒想過幫侯景去勸降自己的叔叔,還打算在和侯景見面的時候刺殺他,為此陳蒨特意帶了把刀在身上。
可惜事與愿違,陳蒨根本沒見到侯景,侯景讓自己的部下接待了陳蒨,所以刺殺之事不了了之。
如果刺殺成功,侯景之亂可能提前結(jié)束,不過陳蒨也很有可能命殞當場。
后來侯景被消滅后,陳蒨就加入了叔叔陳霸先的陣營,屢立戰(zhàn)功。第一個功勞,是在對付王僧辯部隊時立下的。
王僧辯原先是陳霸先的盟友,二人一起聯(lián)手打敗了侯景,不過在消滅了共同的敵人之后,王僧辯和陳霸先很快為了爭權(quán)奪利而反目,二人帶兵互相攻打。
王僧辯有個女婿叫杜龕,當時帶領(lǐng)重兵盤踞在吳興。陳霸先認為杜龕部隊對自己威脅很大,就派陳蓓去對付他。
陳蒨帶人趕到之后,立即建造防御工事,杜龕自然不會無動于衷,馬上派五千人馬打了過來。
由于兵力吃緊,陳蒨只帶來了數(shù)百人,敵我數(shù)量懸殊,守軍士兵們都很害怕。
關(guān)鍵時刻,陳蒨十分鎮(zhèn)定,不斷為士兵們加油打氣,守軍在他的指揮下穩(wěn)住了陣腳,依托防御工事,最終打跑了來犯之敵。
不久之后,陳霸先的大將周文育率軍趕來,陳蒨和他互相配合,一舉消滅了杜龕部隊。
雖然陳蒨立下了很多功勞,但是陳霸先的兒子陳昌還在,按道理,皇位是輪不到陳蓓的。
然而事態(tài)的發(fā)展有時就是那么出人意料。公元559年,陳霸先突然病重而亡。
當時他唯一的兒子陳昌還在北齊當人質(zhì),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南陳群龍無首,在強敵環(huán)伺的情況下,需要盡快確定新的君主以安人心。
陳蒨是陳霸先的親侄子,年富力強,戰(zhàn)功赫赫,成了熱門人選。但是太后希望讓陳霸先的兒子陳昌繼位,因此遲遲不表態(tài),南陳朝廷陷入了僵局。
關(guān)鍵時刻,有個叫侯安都的將領(lǐng)站了出來。
這個侯安都不是一般人,他有勇有謀,是陳霸先的心腹大將。陳霸先準備和王僧辯翻臉的時候,生怕走漏消息,沒有和其他將領(lǐng)商量,只和侯安都在一起密謀作戰(zhàn)計劃。
當時王僧辯屯兵在石頭城(今天的南京鼓樓一帶),陳霸先決定兵分兩路,和侯安都夾擊王僧辯。
侯安都帶兵上船,沿水路偷偷來到石頭城附近,然后迅速登陸,偷偷潛入了石頭城。
不久之后,陳霸先大軍殺到,王僧辯慌忙帶兵迎戰(zhàn),不料侯安都部隊從后方殺出來,王僧辯部隊腹背受敵,被打得大敗,王僧辯很快被殺。
不僅進攻厲害,侯安都在防守方面也是可圈可點。
有一次,陳霸先帶兵出征,讓侯安都留守都城建康(今天的南京)。這時北齊將領(lǐng)徐嗣徽聞風(fēng)而動,率領(lǐng)軍隊來攻打建康,北齊的騎兵很快殺到了建康城下。
由于主力部隊跟隨陳霸先出征,侯安都手里并沒有多少可用之兵,處于劣勢。
不過侯安都沒有慌亂,很快想了一個計策。
他下令緊閉城門,偃旗息鼓,做出一副已方很弱的樣子。北齊騎兵來了幾次,發(fā)現(xiàn)陳軍沒什么反擊,膽子越來越大,把建康城下當成了自己散步的地方。
看到對方越來越囂張,侯安都命令士兵們做好戰(zhàn)斗準備。一天,北齊騎兵又來了,像往常一樣,他們在建康城下來回游走。但是這一次和以前不同,侯安都讓人偷偷打開側(cè)門,讓全副武裝的士兵們從側(cè)門沖了出去,對著敵人就是一頓砍殺。
正在閑逛的北齊騎兵猝不及防,被突然出現(xiàn)的陳軍殺死了很多人,從此北齊士兵再也不敢靠近城池。
不久之后,陳霸先帶兵返回,陳軍兵力大增,開始以攻代守。侯安都懂得攻心為上的道理,為了盡快打跑敵人,他決定從敵將徐嗣徽身上下手。
他帶兵突襲了徐嗣徽的老家,繳獲了徐嗣徽的一些私人物品,然后派人把這些物品送給了徐嗣徽。
徐嗣徽被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陳軍這么厲害,估計自己此行占不到南陳什么便宜,于是有了退兵的打算。
不久之后,徐嗣徽派人與陳霸先講和,率軍返回北齊,侯安都又立一功。
雖然侯安都打仗有一套,不過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他也吃過虧。有一次,侯安都和另一個猛將周文育一起出去打仗,結(jié)果作戰(zhàn)失利,侯安都等將領(lǐng)全部被敵人活捉了,關(guān)在了牢里。
身陷牢獄之中,侯安都還能有什么招數(shù)?他還有一招—利誘。
侯安都對看守自己的人說∶"只要你放了我們,必有重謝!"看守者貪財,就弄來一條船,以出去釣魚為幌子,把侯安都等人送了回去。
回去之后,侯安都整軍再戰(zhàn),最終打敗了敵人。
侯安都的戰(zhàn)功赫赫,不過要論他對南陳影響最大的一次,還是在陳蒨即位這件事上。
雖然陳蒨是當時新君主最合適的人選,但是太后不發(fā)話,誰都不好表態(tài)。
關(guān)鍵時刻,侯安都在朝廷上公開說∶"現(xiàn)在形勢危急,等不了太長時間,陳蒨戰(zhàn)功赫赫,應(yīng)該由他即位。"
說完之后,侯安都全副武裝進入皇宮,逼著太后交出玉璽,幫助陳蒨登上了皇位。
因為這件事,陳蒨對侯安都十分感激。
不久之后,不懷好意的北齊又把陳霸先的兒子陳昌放了回去,想以他為棋子搞亂南陳。
陳昌仗著自己是陳霸先的親兒子,在回去的路上就派人送了封信給陳蓓,要求他把皇位"物歸原主"。
從這個舉動就能看出陳昌不太理性,陳蒨當上皇帝之后已經(jīng)控制了大局,絕對不可能把皇位拱手相讓,陳昌回去后要想自保,就得低調(diào)做人,不能激怒陳倩。
果然,陳蒨看到信后十分生氣,對侯安都說∶"看來我要把皇位讓給陳昌,自己找個地方去養(yǎng)老了!"
侯安都明白陳蒨的意思,立即提出由自己去迎接陳昌,在路上就除掉了他。
由于立了很多功勞,侯安都的地位越來越高,他開始驕傲自滿。
侯安都經(jīng)常把文臣們召集到自己的府上,讓他們比賽寫詩,根據(jù)寫作水準給予不同的賞賜,府中經(jīng)常聚集千人以上,非常張揚。
部下們多次違反禁令,侯安都也一直包庇他們。
這些事情讓陳蒨對侯安都越來越不滿,最終處死了侯安都。
在南陳逐漸穩(wěn)定之后,陳蒨的身體卻不行了,病得越來越重,于公元566年去世,皇位由兒子陳伯宗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