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羨慕古代皇帝,他們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而且還擁有三宮六院、眾多妃子,正所謂“后宮佳麗三千人”。絕大部分皇帝都會在適齡時間舉行大婚,確立皇后。
然而,有一位皇帝卻不走尋常路,他終生未立皇后。他是誰呢?小伙伴們應該都猜到了,他就是號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坐擁天下的秦始皇為何不愿意立皇后?我們也許能從以下三點看出端倪:
一、秦始皇志在天下,是個工作狂
我們先來看看秦始皇的統(tǒng)一六國之路: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公元前225年,秦滅魏;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公元前222年,秦滅燕;公元前221年,秦滅齊。自此,一統(tǒng)天下。
再加上秦始皇是一個工作狂,他每天日理萬機,給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須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有多重?相當于是30公斤,看來他每日的工作量比我們上班八小時大多了。
二、立皇后的標準過高,且秦始皇沉湎于長生不老
你知道嗎?“皇帝”的名號是秦始皇自創(chuàng)的。當時天下初定,秦始皇著急重新給自己定一個稱號。當時,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秦始皇認為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遂下令大臣們商議稱號。大臣們說“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建議采用“泰皇”稱號。不過秦始皇并不滿意,他只采用了“皇”字,然后在后面加一“帝”字,創(chuàng)造出“皇帝”稱號授予自己。
由此可見,秦始皇自認功德超過了三皇五帝,對皇后的要求自然就非常高了,于是左看右看,后宮三千中沒有一個能符合他的標準。
再加上秦始皇晚年沉湎于長生不老之術(shù),無暇顧及后宮之事,對煉丹情有獨鐘,導致延遲了立皇后。當然,這只是一說,真實原因可能在第三點。
三、秦始皇特殊出身所致
歷史記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和呂不韋有著不一般的關(guān)系,有人認為秦始皇就是呂不韋和趙姬生的。每當想到自己母親生活不檢點的行為,令秦始皇惱羞成怒、由此性格變得內(nèi)向、妄想、多疑、專制、冷酷無情、暴虐成性。
也許正是由于自己的特殊出身,秦始皇對于“立皇后”這件事并不上心。
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秦始皇終其一生也沒立皇后。當然,秦始皇雖然有諸多性格上的缺陷,但不妨礙他成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他對歷史的推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為“千古一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