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想必也是一代人的童年神劇,劇中對于劉羅鍋的個人形象的刻畫以及其在官場中的出色表現(xiàn),至今都讓人印象深刻。
提起這位滿清重臣,其實他的為官之道特別值得如今深處內(nèi)卷職場的打工人們仔仔細細的品量學習一番。
今天,咱就拎出他曾經(jīng)憑自己的智慧和巧舌救自己于乾隆斬刀之下的故事來學習學習。
好一盤君臣之棋
雖說位高者權力大、工資也高,但相應的其承擔的從業(yè)風險也就比一般小職員要大得多。因為這類人每天的工作安排大都是在大領導的眼皮子底下,一旦表現(xiàn)出錯,可就面臨挨批、減薪的風險。
但對于古代官場來說,當好朝廷命官似乎就更不容易了,因為在那個封建君主專制的時代,上個班連人頭都要掌握在君主手里,這不,劉墉就差點因為贏了一盤棋而掉腦袋。
琴棋書畫乃古時候有才之人的必備技能,圍棋更是許多人選擇一較高下的一種娛樂益智的方式。乾隆皇帝就特別喜歡下圍棋,平日政務得閑之時,他就喜歡和大臣們一起切磋切磋棋藝。
但是他總是找不到什么理想的棋友,這個中緣由想必大家都能懂,皇帝那可是真命天子啊,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和皇帝下棋哪個不得小心翼翼的。
但正是大臣們的這種有所顧忌每次都無法讓乾隆下的盡興,他們要么假意不敵,要么還沒等定出個勝負就嚇得直接認輸。
這一回,乾隆就打算找劉墉來玩玩。只見這棋局剛開,劉墉便全神貫注地研究著路數(shù),絲毫沒有其他大臣那種要讓棋的意思,乾隆抬頭看看認真謀劃的劉墉,嘴角滲出絲絲笑意。
劉墉的棋技確實是不一般,步步縝密,落子精準,不得不說,乾隆也是第一回遇到這么強勁的對敵,自己也不免得認真了更多。
劉墉機智的化解君臣尷尬
就在這棋下到局中之時,劉墉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開始有意無意地露出了些這棋盤之中的破綻,乾隆當然知道他這樣做是為什么,但他就不入這“圈套”,不給劉墉設計成功的機會,而乾隆的這幾步棋似乎又點醒了劉墉。
他不再故弄玄虛,清了清嗓子,片刻后又如開局時那般認真起來,這一認真的架勢居然都有些收不住了,眼看劉墉接連的進攻讓乾隆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乾隆這邊也是越下越急,有些慌了路子,心中不免有些惱怒起來。但此時的劉墉早已是完全沉浸式狀態(tài),什么君臣相處的巧妙之技早已拋之腦后,眼看這盤棋一事大局已定之際,劉墉抬頭才發(fā)現(xiàn)了乾隆此時已是“下棋上臉”,神情上十分的不悅。
但當劉墉轉(zhuǎn)而低頭開始琢磨下一子如何落之時,他下意識地落子便直接就將這盤君臣之棋以完勝收場。
乾隆皇帝此時氣得直接將棋盤整個掀翻在地,嚇得劉墉趕忙跪地,連連謝罪:“皇上息怒啊,皇上息怒啊,臣真的是一時僥幸才贏了您,我的棋藝哪里比得了皇上您啊!”
乾隆憤憤地說道:“你這么和我下棋,難道就不是我取了你項上人頭嗎?”
此話一出,劉墉更是嚇得直冒冷汗,但他邊拿衣袖擦汗邊想著給自己開脫的話術。
片刻后,他開口道:“這都怪小人的眼光太狹隘了,瞎起來的時候就只能想到這么小小的一盤棋,但您貴為圣上,心中時時刻刻裝著的都是天下蒼生,臣與您相比真的是鼠目寸光,所以您才一定不會與我計較這一盤棋局的輸贏啊!”
乾隆聽聞,顏間立刻轉(zhuǎn)怒為喜,不僅沒有和劉墉計較這一盤棋局的得失,還立刻吩咐了御膳房備上了好酒好菜,他君臣二人在小酌間又談論了許多民生大事,
他還對劉墉前些日子的出色政績大加贊賞了一番,最后更是直接加封劉墉為太子少保!
由此可見,劉墉的“棋藝”確實了得啊,不僅贏了乾隆沒丟腦袋,還加官進爵了!
但說起劉墉官至人臣的經(jīng)歷,好多人就能夠明白他而今在官場游刃有余的原因了。
劉墉的出身
其實劉墉后來的成功也是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如今看似風光的人,他背后所經(jīng)歷的國王艱辛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劉墉的少年時期其實幾近悲涼,別人家孩子大都無憂無慮的日子里,他卻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這樣的苦日子似乎一眼都望不到頭,擺在他面前的只有考取功名這一條穩(wěn)定之路。好在他本身天資聰慧,其父當時也是在朝做官,所以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劉墉的考取功名之路比較順利。31歲那一年,他參加了科舉考試并一舉高中狀元。
入朝為官后的劉墉也確實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做出了許多為百姓辦實事的政績,
但就是這樣一位好官,眼見就要一步步晉升,卻因為父親的一些原因,被牽連貶黜到地方。
但是乾隆皇帝慧眼識英雄,他十分喜歡劉墉的為人和辦事之道,在他前往地方之際,還親自為劉墉賦詩題詞,讓他不要辜負劉家的盛名,繼續(xù)做個好官。
劉墉也確實一直做得很出色,他多次上述向皇帝反應地方民情民意,幫百姓解決了以往地方官從不理會的一些社會頑疾。再一次博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評。
就是這樣的不放棄精神和忠于職守的表現(xiàn),讓乾隆不得不再一次找他回京。但是再一次回京赴命的劉墉也醒悟了許多,他明白了在朝為官不僅需要出色的政績,還需要一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大腦,懂得在官場中圓滑處世,才是長久生存之道。
也正是如此,乾隆皇帝對他是更加的喜愛和重用,說是跟他下棋切磋,其實也更是對劉墉所掌握的君臣之道和官場之道的一次考核。
所以說劉墉的這個小故事確實是能給當代許多打工人更多的啟發(fā),尤其是對于年輕氣盛的年輕人而言,真才實學固然是門檻和本位,但在職場中的人際溝通也是同樣的重要。
掌握一門好的交往藝術和相處之道,便能讓你的成才晉升之路更加順滑,這其中尺度難拿,還需要好好修煉一番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