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過許多出名的人物,雖然不在廟堂,但其影響力不亞于端坐高堂的皇帝。而他們身處的地方,就被我們稱之為江湖。江湖代有人才出,也正是如此,江湖上可有過許多隱藏的富商,這些富商有些甚至富可敵國,想要買下一個國家也不成問題。
在元末明初江浙有過一個非常有錢的富商,這位富富可一般,雖然已經(jīng)離世六百年,但一直到現(xiàn)在都有他的傳說。相傳他有一個聚寶盆,不僅可以易銀為金,而且取之不盡,正是如此,沈萬三才能那么有錢。
沈萬三并不是他的本名,本名原叫沈富。而他何會有這樣的稱呼呢?在明朝初年,大戶人家都習慣于將富商稱之為"萬戶",在姓氏后加一個萬字是對富商的尊稱,而萬戶之中的三用,所以也稱之為萬三秀,作為巨富的稱號。沈萬三出名于元末明初的第一富家,可以說是全國首富,但正是因為太過于有錢,讓朱元璋起了忌憚之心,也由此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所以家破人亡。
根據(jù)當時的記載,沈萬三擁有的財富相當于現(xiàn)在的15000億-20000億美元。那么說他富可敵國也不為國了,而沈萬三那么有錢,為何會與朝廷牽扯關系呢,相傳,沈萬三在發(fā)家之后,曾經(jīng)支持國平江張士誠的大周政權,所以張士誠也為沈萬三立過碑。
只是朱元璋對這個首富可并不是很友好,在朱元璋攻下江浙一帶之后,沈萬三自知要討好這位未來的皇帝,馬上與弟弟進貢了糧食萬擔,白金五千兩以用軍用。 只是,朱元璋對于富商與官府本身心存芥蒂,所以一直想辦法消耗他的家用。一天,朱元璋召見沈萬三,給了他一文錢要求他生利,第二天一文要變成兩文,而且第三天則是四文,以此增長,一個月作為期限。
沈萬三只能接受,只是回到家中之后發(fā)現(xiàn),一個月要付給朱元璋的利息達到了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沈家雖然富有,但也經(jīng)不起這樣的剝削。再加上,除了這些朱元璋還經(jīng)常以各種名目向沈萬三索要錢財,再給他實行非常重的田產(chǎn)稅。
沈萬三當然知道朱元境是何意,所以他主動向朱元璋低頭,當時的都城在修建城墻,于是他立刻請纓要承擔起洪武門至水西門的修建任務。當時的城墻全長三萬七千一百四十里,合七十四華里。明朝的政府僅僅只是造磚,就使用了工部、駐軍、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縣的勞動力。而沈萬三一個人所負責的城墻,就達到了總工程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只是以一家之力完成,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完成的。
相傳,修建這座城墻,沈萬三其實是與朱元璋有立過賭約,只要有誤期馬上會殺頭,原先,城墻已經(jīng)修好了一半,而沈萬三也認為應該沒能什么問題了,對于外壕上幾道未架造的大橋、一些輔助的建筑也不用太擔心,但他的兒媳婦勸告他,外圍設置可不是小事,如果引發(fā)了事故,會造成工期拖延,只是沈萬三并不聽勸。
兒媳婦是一個聰明人,知道公公聽不進自己的話,而為了督促公公將橋的質量修建好,所以她便與沈萬三提出了比賽筑橋一事。她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日夜趕工,搶在了沈萬三前面把橋給修了了。而且這座橋比起原來沈萬三修的橋要好很多,所以老百姓們也將其稱為"賽公橋"。這座橋也就是南京現(xiàn)存的賽虹橋,連兒媳婦也如此厲害,看來沈家的實力著實不凡。
此時的沈萬三雖然處于人生的巔峰,但弟弟沈貴其實已經(jīng)看出來,自己的家族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假如不能及時醒悟過來,只怕是要有滅頂之災。只是沈萬三并沒有將弟弟的話給聽進去。
洪武三年,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之后,沈家被掠奪得就更加嚴重了,不僅財富減半,而且還對江南的富商實施更加嚴格的政策,不僅有十分沉重的田產(chǎn)稅,而且還多次強制遷移,所以沈家早已經(jīng)不如從前那般赱了。再到洪武十九年,沈萬三離世,他的兩個孫子沈至與沈莊先后被捕入獄。
沈至入獄是因為逃避賦稅,而沈莊則是因為涉嫌參與胡黨。在入獄之后,兩兄弟上下打點了好一番,花費數(shù)萬才終于可以出獄。只是在同年,沈萬三的女婿被扣上了"胡黨"的帽子,滿門抄斬。洪武三十一年,"藍黨"案發(fā),而藍玉則被處死,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仇家誣告與藍玉為同謀。在多番逼供之下,顧學文承認,曾經(jīng)為其購置糧米,而沈萬三連同顧氏一族就這樣被凌遲處死,沈萬三建立起來的家業(yè),就這么沒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