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是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多少對他都有所了解,他是蜀漢時期的學者官員。劉禪即位后,他成為了太子家令,蜀漢滅亡后,司馬昭封他為陽城亭侯。
那么譙周有什么本事讓不同的人都很重用他呢?其原因有兩點。
1、文化水平高
譙周的文化水平高,是劉備和劉禪重用他的主要原因。譙周出生于書香門第,因此他從小就愛學習,他學習過各類經(jīng)書,對天文非常精通。
蜀漢建立后,譙周被任命為了勸學從事,劉禪即位后,譙周成了太子的老師,可見蜀漢對他的重視和重用。
蜀漢建立后,需要建設(shè)發(fā)展,因此需要有文化的人,來提出建議,所以蜀漢重用譙周,是合情合理的。
2、勸劉禪投降
譙周勸劉禪投降曹魏,使得司馬昭又重用了他。當鄧艾攻打到成都時,譙周就勸劉禪投降,因為此時成都的軍力不夠,蜀漢的主力軍在外。
所以蜀漢想要抵抗鄧艾的軍隊,也很可能得不償失,還會導致成都百姓受難,所以譙周覺得投降可以保住劉禪和成都百姓的生命。
司馬昭覺得譙周勸降有功,于是封他為侯,還讓譙周去洛陽工作。也有一些人覺得投降是沒有骨氣的做法,然而當時蜀漢和曹魏實力相差懸殊,投降是把傷害減到最低的做法。
譙周之所以能受到不同陣營的人的重用,主要還是他能根據(jù)情況的不同變化,而做出了合適的應對。譙周不像諸葛亮等人那樣有治理朝政的能力,但是他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對社會的貢獻也不同。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一樣有同樣的才華,只要每個人發(fā)揮了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就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參考文獻:
《三國志·蜀書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