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zhàn)爭之中,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最終劉邦以人才的優(yōu)勢在垓下殺死了項羽,奪取了天下。劉邦奪得天下以后,對有功之臣進(jìn)行了封賞。在這些封賞的人當(dāng)中,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帶資進(jìn)組的功臣,比如英布,彭越等人。他們本身就是割據(jù)一方的諸侯,所以劉邦在稱帝以后還是冊封他們?yōu)橥酢?/p>
第二類就是劉邦的嫡系功臣,比如蕭何,樊噲等人。這里所謂的嫡系功臣,指的既不是張良這類半路加進(jìn)劉邦部隊的,也不是呂氏這種外戚勢力,而是指劉邦在豐沛之時就跟著劉邦的人。
這類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基本上很早就和劉邦認(rèn)識了,而且也是劉邦起義最初的第一批擁護(hù)者。
正因為這兩類功臣性質(zhì)的不同,所以劉邦在稱帝以后對他們的封賞也不同。第一類功臣,劉邦對他們的獎賞是封王,俗稱異姓王;第二類功臣,劉邦對他們的獎賞是封侯。
從劉邦對兩者的封賞上,其實就能看出劉邦的態(tài)度。
起義軍滅秦以后,項羽迫于形勢,分封諸侯,但這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想要的,必然是稱帝??墒菦]辦法,六國后裔勢力龐大,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軍隊,項羽雖強(qiáng),但一個人吞不下,只好封王。
項羽唯一能做的,就是給自己一個能夠號令群雄的霸王之稱,然后將六國后裔原本的勢力范圍分割開來,盡可能削弱他們的勢力,意圖將來吞并。
劉邦這里也是如此。對于劉邦來說,英布等異姓王是必除的,時間早晚罷了。因此,劉邦不會也不可能封自己的嫡系為王,封侯撐死了。
但是,盧綰是個例外。盧綰是劉邦最親的嫡系,但卻封王了,這是為何?
一、盧綰是劉邦最親的兄弟
如果說劉邦豐沛集團(tuán)中的人是他的嫡系,那么盧綰就是劉邦的兄弟。
盧綰和劉邦的親密關(guān)系有兩點是別人無法相比的:
第一點就是劉邦和盧綰的父輩一直交好,而且盧綰和劉邦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別說劉邦和盧綰還是關(guān)系很好的兄弟,就是普通人在碰見一個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陌生人的時候,恐怕也會產(chǎn)生親近之意。
第二點就是劉邦和盧綰一起躲避過縣衙的追捕。史書中記載: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
光是這兩點,就注定了盧綰和劉邦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別人不一樣。
對于這一點,劉邦的豐沛功臣集團(tuán)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當(dāng)燕王臧荼造反被捕,燕王之位空缺以后,眾人異口同聲地舉薦盧綰為新燕王。
二、盧綰本人沒什么才能
劉邦之所以要將異姓王消滅殆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異姓王們大多是從底層一路打上來的,軍功卓著,能力出眾。
如果再來這樣的人占領(lǐng)一方,割據(jù)一地,那么劉氏的江山就危險了。因此,異姓王必除。
但是盧綰就不同了。
在劉邦的豐沛功臣集團(tuán)之中,除去盧綰和劉邦的特殊關(guān)系,他算是十分不起眼的。縱觀整個史記,司馬遷對盧綰的描述,都是集中在他和盧綰的關(guān)系上,至于他的戰(zhàn)功,則幾乎沒提。
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盧綰并不是什么大才。
對于這樣的人,劉邦必然是放心的,再加上盧綰和劉邦的關(guān)系,封他為燕王也就不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