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歷史上的農(nóng)民起義,最終幾乎都是倒在了自己人身上,幾乎都是從內(nèi)部開始瓦解的。起義一開始往往是順風順水,勢如破竹,但是到最后往往是起義軍內(nèi)部的核心人物倒戈投降了,導致起義失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陳勝、吳廣的大澤鄉(xiāng)起義是這樣,到明清的李自成、洪秀全無不是敗在了自己手中,但也有例外,梁山泊宋江起義就是個例外。從起義開始到招安,一百零八將沒有一人倒戈,最終雖然全伙受了招安,但始終齊心協(xié)力,沒有反叛集體者。
梁山從晁蓋等七人上山,火并王倫之后,一直到征方臘回來,中間十年左右的時間,一百零八個好漢,始終沒有一個人反叛組織,即使是小嘍啰兵也沒有。這種情況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不多見。有人可能認為《水滸傳》是小說,不足與正史中的人物相提并論,事實其實也不是這樣,小說也要合情理,否則怎么可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qū)е铝荷揭话倭惆巳耸冀K團結(jié)一致不倒戈呢?網(wǎng)上有一句話說,兄弟處好了就是梁山泊,處不好就是上海灘。為什么梁山泊一百零八人都能夠處好,而上海灘的許文強和丁力處不好呢?
其實,《水滸傳》中,也曾經(jīng)有過幾次內(nèi)部人吵著要散伙的經(jīng)歷,比如魯智深就曾經(jīng)公開幾次表示過想要散伙。即使是招安之后,面對朝廷的不公平待遇,李俊等一伙水軍頭領就曾經(jīng)吵嚷著要回梁山繼續(xù)做山賊,可惜吳用的智謀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發(fā)揮作用,他不敢主張,幾個水軍頭領也就只好作罷。為什么梁山始終沒有人反叛?梁山好漢的素質(zhì)也不見得很高,草莽出身的多的是。并且,很多好漢上梁山之前,也都有反叛之前的主人的經(jīng)歷,為什么上梁山后,卻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梁山大義呢?這個其實與梁山好漢的價值觀和宋江的領導有很大的關系。
雖然宋江最終帶著梁山被朝廷招安了,但那是他自己主動帶著弟兄們尋找出身的,與我們所論的倒戈投降有很大區(qū)別。在梁山,兄弟感情被看得特別重,只要是自家兄弟,刀山火海也要救。梁山好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多數(shù)不貪女色。這一點梁山的領導者晁蓋和宋江都做得不錯,特別是晁蓋整天打熬筋骨,從來沒有和任何女人傳出過緋聞。宋江雖然有過幾次緋聞,但都沒有實質(zhì)上是行動,也都沒有影響兄弟感情。上海灘中,許文強和丁力之所以翻臉,還是因為女人。
梁山一百零八個匪徒,卻能夠在宋江的帶領下團結(jié)一心,不得不說宋江的領導才能真不是一般的高。雖然幾百年來,讀者對宋江的罵聲不斷,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宋江是一個很有領導才能的人,同時也是一個以身作則的人。做領導的,不能以身作則,就很難服眾。宋江在梁山幾乎不搞特殊,當然他也不敢。僅僅是因為聽說宋江搶了民女,李逵就要殺掉宋江,如果宋江真的干出這樣的事,他的命恐怕真的會不保。梁山之所以沒人倒戈,與他們樸素的價值觀和領導者的才能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