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共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83個王朝,這些朝代中長久的也沒能超過三百年,而不長久的不過是一世皇帝二世皇帝就滅亡了。比如說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朝代,曾經(jīng)的秦朝強大無比,李白有句詩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說的就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歷史,然而這個朝代卻因為繼承人和工程轟然倒塌了。另外一個跟它極其相似朝代也是,不同的是這個朝代在毀滅之前還很強大,這個朝代就是隋朝。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逼著宇文闡讓位給他,一個強大的朝代就此誕生了。在隋朝之前,中國已經(jīng)從西晉開始分裂了長達三百年。公元589年,隋朝滅了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tǒng)一中國。隋文帝倡導(dǎo)節(jié)儉,他宮中的嬪妃也是不作美飾,同時減免賦稅,使得百姓的負擔減輕。軍事方面的實力也頗為強大,突厥在之前就總是侵擾北周和北齊,隋朝建國之后就派兵攻打了他們。
隋朝采用了離間計,令突厥一分為二,才沒有了后顧之憂。國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人口也迅速上漲,在北周大定元年的(581年)的時候戶數(shù)尚且只有四百多萬,但是到了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戶數(shù)就漲到了六百多萬。后來的長安城就是隋文帝讓人建造的,只是在隋朝它叫大興城。長安無比繁華,而大興城的時候它就已經(jīng)是全國政治中心、國際大都會了。
現(xiàn)在留下的遺跡中也依稀能夠看見當年隋朝的繁榮,比如說1969年洛陽出土的含嘉倉遺址。這個遺址有45萬多平方米,里面包括259個糧窖,其中一個還發(fā)現(xiàn)了炭化的谷子50萬斤。就連唐朝的史書中都記載,隋朝滅亡二十年,隋文帝去世三十三年,但是那個時候的糧食布帛都還沒有用完,這段記錄可是貞觀年間的。
延續(xù)了長達兩千年的科舉制度也是從隋朝開始的,開皇七年(587),隋文帝正式設(shè)立了分科考試制度,選官不再問門第。世人對于隋煬帝的印象都是昏君,可其實隋煬帝能征善戰(zhàn),搞建設(shè)工程也有一套。隋煬帝登基的時候就遷都去了洛陽,并開始修建如今都能看到它曾經(jīng)輝煌的隋唐大運河。
打仗上更是強勢,征服林邑、馴服契丹、攻拔琉球、震服伊吾、攻打吐谷渾。唐太宗有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就是萬國來朝,實際上這在隋煬帝期間就已經(jīng)有了,每年的正月舉行,這些國家的人可以留到十五日。朝鮮日本不愿意以藩屬國的身份進行交往,但是也不得不,隋朝還跟歐洲的很多國家進行了商業(yè)交往。
不過這些也有一部分是隋朝滅亡的原因,多次的戰(zhàn)爭勞民傷財。萬國來朝聽著好聽,但是消費巨大。如果隋朝運氣一直很好,或許還能維持下去。然而大業(yè)七年(611年),山東河南發(fā)生了水災(zāi),淹沒了四十多個郡。王薄發(fā)動叛變,想阻止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達官子弟響應(yīng)號召,隋朝開始走向滅亡。隋煬帝心急是一方面,但他做的這些事都是功在千秋的,像大運河、馳道、長城后世一直在使用,高句麗也是必須都要征服的。
征服高句麗這事從隋煬帝開始,他后面唐朝的三任皇帝直到唐高宗都在干這事。因為高句麗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方面是高句麗一心想要稱霸,另一方面是高句麗有一部分是在中國的東北地區(qū),不滅了指不定什么時候插一刀。隋朝滅亡還有一個原因是覬覦天下的權(quán)貴太多了,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遼東李氏后人李密、扶風竇氏竇建德、京兆宇文氏宇文化還有關(guān)隴貴族李淵等等。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大家,像李淵、李密可都是關(guān)隴集團的后人,有權(quán)有勢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