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習裊裊,盈水展千華,相逢是一場無言的夢,但就是有一種女子,即便是匆匆一瞥,也能嗅到其清香佛面,如水波漣漪,滌蕩心中無法抹去。那個叫做林徽因的江南才女,便是如此。這位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成就斐然,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皆留下光輝一筆。她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幾乎標志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賦予了她傳奇一般的色彩。這個溫暖的女子,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
①每個人生來皆是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若是春光明媚,必定清香綻開
少年林徽因
她濯濯猶如一朵白蓮不染纖塵
夢里依稀到江南,一把油傘,漫步在煙雨蒙蒙的小巷中,青石板鐫刻下歷史的痕跡,江南水墨朦朧如煙。而林徽因便出生在這如畫美景的江南,那個有著西湖、斷橋的杭州,杭州是個盛產(chǎn)傳說的地方。古往今來,似乎關于這塊人杰地靈之處的故事,就沒有斷過。一提杭州湖畔,更無法不讓人與可歌可泣、至死不渝的愛情聯(lián)系到一起,先有許仙白娘子纏綿情愛,更有為愛“不能同生死同穴”的梁祝。那仿佛獨立于塵世之外的轟轟烈烈的愛情已經(jīng)遠去,經(jīng)歷了千百年洗禮的杭州,依舊是質樸、典雅。1904年6月10日,在杭州陸官巷的一棟青瓦宅院里,一個粉琢玉砌的女孩出生了。出生在夏日的林徽因,沐浴著驕陽似火的熱情,又濯濯猶如一朵白蓮,芬芳沁人,開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為林徽因起名的不是其父林長民,而是她的祖父前清進士林孝恂?!盎找颉倍秩∽浴对娊?jīng)大雅》,徽是美,音表聲譽,“徽音”即美好的德行之意。
她清澈猶如一盞清茶清遠悠長
林長民與女兒林徽因
林徽因的才情,稟賦與個性,很大程度上,都來自于她的父親林長民,林長民是民國初年聞名士林的書生逸士,又是倡言憲政,推進民主政治的著名政客。也許正是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天才”的女兒。林長民曾不止一次在友人面前感慨:“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林家深郁厚重的文化底蘊,江南人杰地靈的水土,幼年的林徽因仿佛一盞清遠悠長的清茶,值得每一個過客細細品味。林徽因5歲就能過目不忘出口成章,7歲承擔起全家和在外父親的通信事務,9歲開始教堂弟認字,14歲時獨自一人編成一本家藏字畫目錄。林徽因的才情似乎與生俱來,就連一些被尋常人所厭惡的東西,在她眼中也是美的。林徽因六歲出水痘,她不僅不難過,反而起了個“水珠”的名字。后來,林徽因追憶此事時說過:“當時我很喜歡那美麗的名字,忘卻它是一種病,因為也覺到一種神秘的驕傲”。這異乎尋常的感受,已顯露出她幼年天性中的藝術氣質。
她暖暖猶如一塊璞玉流光溢彩
林徽因在倫敦留學期間踩高蹺
有人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也許,父女之間,真的有一種天成的淵源與羈絆。女兒對父親總不免有天生的依賴與崇拜,而女兒又是父親始終捧在掌心的珍珠。作為父親的林長民,對這個聰慧而又美麗的長女寄予厚望,他知道,徽因是一塊尚未雕琢精細的美玉,一旦稍加打磨,便會流光溢彩。林長民很重視對林徽因的教育,想盡一切辦法,給她最好的條件。1920年,林長民赴歐洲考察西方憲制,他決定帶林徽因同行,林長民帶著林徽因漫游歐洲大陸,他們的足跡,流連山水般的阿爾卑斯山,行過浪漫輝煌的法國,走過古樸嚴謹?shù)牡聡?,這一切新奇的風景,都在林徽因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再風光的旅程總有終點,1920年9月,林徽因和父親到達倫敦,在這里林徽因學習到了純正的英語,為后來她一筆流利優(yōu)美的英文贏得了哈佛校長女兒費慰梅的贊賞,埋下了不可磨滅的伏筆。同樣在倫敦,林徽因領略了建筑的魅力,從而確立的她為建筑事業(yè)獻身的志愿。
?、诳傆幸环N風景叫做執(zhí)手相望,總有一段旅程叫做一生一世
林徽因如此出色的女子,一路行來,必有許多行止時,有擦肩一回眸的交匯,有疲憊時稍休憩的驛站,還有卻是一生感念停泊的港灣。林徽因生命中,曾有過三個最為重要的邂逅,貫穿了她后面數(shù)十年的光陰。她的愛與被愛,始終貫穿著溫暖和希望,這一段航程就像一出百轉千回的戲曲,水袖長舞,輕音婉轉,吟唱出誰的悲歡離合?
一顆溫柔的心 一段攜手的情 一種不棄的堅持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他曾問她:“為什么選擇我?”她說:“我會用一生來回答?!笔臍q的林徽因,第一次邂逅了之后伴隨她一生的男人,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梁思成與林徽因于1918年在北平相識,17歲的梁思成隨父親前往林家,第一次見到了14歲的林徽因。佛曰:若無緣,與之言多,若有緣,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相遇,為她抉擇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1923年,林徽因下定決心,選擇了那個雖時些有些傻氣,并不時時浪漫,卻最適合做自己終身伴侶的梁思成。而梁思成更為了林徽因開始了建筑的學習。也許世間美好的事物都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才可以獲得,梁思成也不例外他付出了健康上的巨大代價。1923年梁思成遭遇一場車禍,落下殘疾,影響了他一生的健康。林徽因曾寫道:“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總是能夠變得簡單?!辈〈策厓扇讼嘁曋?,似已經(jīng)傳遞了前世今生的約定。1924年。梁思成與林徽因相約赴美留學,期間恰逢梁、林兩家多災多難,先是梁思成母親病故,后遇林徽因父親不測,梁啟超又遭病痛折磨,生命多危。失去親人的痛苦,任何安慰的言語都顯蒼白。彼此之間一個溫暖而又無聲的擁抱讓兩個人的心緊緊牽系在一起,再也不可分開。若是三生早有約定,又何懼今世剎那芳華?總會有一人,與你相遇在塵世中,相惜在塵緣里,共赴白首。
愛是一種宿命 有種相逢似煙花 一趟流轉終是錯過
泰戈爾、徐志摩和林徽因合照
痛徹心扉的愛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愛情只是宿命擺下的一個局,林徽因的情史中,流傳最廣的便是徐志摩的一場康橋之戀。雖然她最終沒有選擇徐志摩,但這如詩一般的記述,以從前所未有的輝煌,記錄在林徽因生命的書卷中。徐志摩何許人也?他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淮鋫b大師金庸的表兄。他的所作所為猶如他的詩歌一樣驚世駭俗,而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注定了他的痛苦。徐志摩與林徽因的相識,是在他24歲那一年。16歲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這便是一切的緣起,正如林徽因自己所說:“也許愛情只是因為寂寞,需要找一個人來愛。即使沒有任何結局。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快樂也沒維持多久。雖然徐志摩為此曾逼著懷孕的妻子流產(chǎn)離婚,徐志摩將所有的熱情與體貼,所有的浪漫柔情,都留給了林徽因,甚至在她嫁給別的男人后,依舊沒有停息。也許這就是一種宿命吧。多年后,林徽因在徐志摩飛機遇難失事后曾寫信給胡適談及自己對徐志摩的感情。在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林徽因選擇使自己的人生沉靜而完滿,她把自己對徐志摩的情感珍藏了起來,對這份美好的情感永遠報以深情的凝視。
愛本就是場修行 有人選擇了最苦的一種 年華慢慢老去
金岳霖
徐志摩是飄過林徽因天空中的一朵云,那金岳霖則是一個默默守候一旁的一棵大樹,用他那固執(zhí)的堅持與癡情,為她守候一生的光陰。金岳霖的脈脈深情相比徐志摩那激烈的愛,似乎更讓人動情。金岳霖比梁思成大6歲,比林徽因大9歲,哲學出生的金岳霖與林徽因骨子里的浪漫細胞恰好互補,他總能以最理智的角度去幫助林徽因解決各種問題。在林徽因因病痛而飽受折磨時,他始終安慰和體貼著她,這樣如蒼山若深海的相伴,林徽因怎會不動心?那一年,林徽因將自己喜歡上金岳霖的事情告訴了梁思成,梁思成沉默了一夜然后告訴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老金,祝他們永遠幸福?!倍鹪懒芈犃肆只找虻臄⑹龊蟾翘孤收嬲\地回答:“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弊詈玫膼矍楸闶牵闳粜腋?,甘愿放手。如此胸懷坦蕩的友人,這樣一段感情的糾葛并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友情。金岳霖至此后終生未娶,始終伴隨著林徽因全家,一輩子站在離林徽因不遠的地方,默默關注她的塵世滄桑,苦苦相隨她的生命悲喜。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仍舊堅守那份對徽因的深情思念。有人曾經(jīng)邀請金岳霖為林徽因的詩集作序,88歲的金岳霖拒絕了,理由是:“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愿說,也不愿意有這種話。!金岳霖的這份沉默,令我們動容,對徽因的愛雖然深沉無言,卻比磐石更為堅固,比浩海更為深遠。
?、廴松褪且粓鲮`魂的修煉 有些人似一首悠遠的歌曲即使萍蹤遠去依然始終回響
許多人評價林慧怡的一生,認為她: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苦。沙龍上作為中心人物被愛慕者如眾星捧月般的是她,窮鄉(xiāng)僻廊、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門出身經(jīng)歷繁華,被眾人羨慕的是她,戰(zhàn)爭期間貧困落魄上街打油買醋的還是她,青年時期旅英留美深的東西方藝術真諦,英文好得令費慰梅贊嘆的是她,中年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zhí)意留在祖國的又是她。
日本人來了怎么辦 門外不就是揚子江
林徽因在樂王山考察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過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石橋、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山西的數(shù)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筑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1942年,梁思成接受國立編譯館的委托,編寫一部《中國建筑史》,這部書無論對于梁思成夫婦來說,
還是對于祖國來說,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一旦完成就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寫的建筑史。那時的林徽因肺病復發(fā),只能臥床。但就是這樣她仍舊沒有休息下來,在病床上搜集資料,日日咳血,幾度徘徊在生死線上。當外國友人邀請他們定居美國的時候,這一對苦難中的人拒絕了,他們說,中國在受難,他們要與自己的祖國一起受苦。有人問林徽因:“日本人來了怎么辦”,林徽因平靜地言到:“門外不就是揚子江?”也許有人不屑林徽因對于感情的態(tài)度,也許有人對她的才情不以為然。然而這一刻的她,卻值得所有人尊仰。
你們真把古董拆了 將來要后悔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設計
抗戰(zhàn)勝利后,林徽因全家1946年8月回到北平。1948年底北平被解放軍保衛(wèi)。林徽因夫婦想到城內無數(shù)巍峨壯觀,雕梁畫棟的古建筑也許將毀于戰(zhàn)火,憂心如焚,寢食難安。1949年初,突然兩位解放軍同志來到她家,攤開北平軍用地圖,要求他們用紅筆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跡的位置,以便萬一大軍被迫攻城時盡可能予以保護。林徽因夫婦十分感動,消除了對共產(chǎn)黨的疑慮,他們立即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筑目錄》此書后來演變成為《全國文物保護目錄》。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林徽因與清華大學教師一起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的設計任務,這對于新中國的開創(chuàng)無異是個不可忽略的貢獻。1951年,林徽因承擔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設計紋飾和花圈浮雕圖案的設計任務。20世紀50年代,梁思成因為提倡保護北平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一次歐美同學聚會上,林徽因沖動地指著時任北平副市長吳晗說:“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現(xiàn)在,當你行走于元大都城墻遺址公園,是否會想起當年堅持提出保留古城面貌,建議修建“遺址公園”的林徽因。
生是個結又是個結 死只一回它是安慰
病榻中的林徽因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同仁醫(yī)院,享年51歲。不知在她即將離開這紛擾的塵世中,可會想起什么?是西湖畔江南煙雨,還是北平城墻下青磚紅墻?是那康橋浪漫相逢,還是一生相知守候,抑或承諾了天荒地老的攜手?林徽因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塊刻著秀麗花圈的漢白玉,這原來是為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飾試刻的一個樣品,人民把它作為一篇獨特的無字墓志銘,奉獻給它的創(chuàng)造者林徽因。林徽因曾寫過一首詩《死是安慰》,“個個連環(huán),永打不開。生是個結,又是個結。死的實在,一朵云彩,長條旅程,永在中途。生是串腳步,泥般沉重。死是盡頭,不再辛苦,一曲溪澗,日夜流水。生是奔逝 永在離別。死只一回,它是安慰?!睂τ诹只找騺碚f,死是安慰,對生者來說,林徽因雖然走了,但她就像是始終搖曳在枝頭的那一朵清花,于人品味,唇齒留香。
再精彩的戲終會走到落幕,前塵憶夢,那四月早煙里的白蓮,卻在水波瀲滟中,掩上書卷,笑看云煙,吟唱出永遠最美好的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