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德國媒體公布了一項“全球外貌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本是對自身外貌最自卑的民族,拉美人最自信,中國處于中游水平,韓國和中國香港位列倒數(shù)第二和第三。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們應怎樣看待?一個國家和地區(qū)民眾對外貌的滿意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社會心理。從結果看,似乎我們還是正常的。
可是,席卷我們日常生活的“顏值”卻在以持續(xù)升溫的態(tài)度發(fā)展著,影視界需要顏值提高收視率,我們需要顏值刷新我們的朋友圈,應聘時??吹酵庑蝺?yōu)秀者優(yōu)先的事實……我們疑問,這個社會真的中了“顏癌”嗎?顏值在手,天下真的我有嗎?
這是一個看顏的時代
不知不覺,顏值這個網絡新興詞已經席卷了我們的日常。它用來表示人物英俊或靚麗的程度,評價人物的容貌。所謂的顏值爆表,一般指特別美貌的意思。最開始用于形容明星藝人,后來隨著媒體的傳播和人們的使用,這一詞語擴展到其他社會生活領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顏值沒有錯,中西方社會對美的追求素來有其歷史傳統(tǒng)。可是過分追求,甚至把顏值作為為人處事的標準時,難免讓人質疑。
影視圈素來是一個看臉的名利場,近年來有不少電視劇、電影,就是以其演員的高顏值取勝。如《武媚娘傳奇》、《古劍奇譚》、《少年四大名捕》、《小時代》等,都收獲了不菲的票房或收視率。不少觀眾直言自己是為看顏值而來,還有不少網友留言,大多都是“范爺美爆了”、“小鮮肉來襲”,再或者糾纏于其中的愛恨情仇、相愛相殺……不可否認,高顏值對于我們觀影體驗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輔助,但那不是全部。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劇應該反映的是社會、人生、精神等深層因素,如此才有可能塑造經典,哪怕不能成經典,至少也會是口碑之作。可反觀當下,卻讓我們不得不質疑導演的追求。
顏值一詞擴散到社會后,好像突然之間成了人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朋友圈里、人人網上處處泛濫著顏值爆表、美顏、“顏癌”等詞,追求顏值好像成了人們的普遍愛好,以顏值來衡量人們的相貌,從而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的生活,好像也成了一種默認的規(guī)則。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看顏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對顏值的追求,也并非肇始于今時今日。
古代對美的追求
《詩經》是我國最早一部詩歌總集,在這部詩集中就已經反映出先秦時代人們對美的追求。首先,時人對男女身材的要求,皆以形體高大為美。如《碩人》一篇是贊美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的詩。開篇即道:“碩人其頎?!贝T,大也;頎,長貌。而對容貌美的形容,也是為后世耳熟能詳,“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指纖纖,像柔嫩的白茅,皮膚白皙如凝脂,脖頸像蝤蠐,牙齒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淺笑盈盈酒窩俏,美目顧盼眼波媚。
秦漢時期,對女子的美加上了德性的要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草莽時期,對陰麗華一見鐘情,嘆曰:“娶妻當?shù)藐廂惾A”。陰麗華的品德不負其貌,《后漢書》記載其”恭謹儉約,不好賞玩珍品,不喜歡嬉笑戲謔。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卑嗾选杜]》對婦容的闡述被公認為正統(tǒng)女子教育的權威解釋:“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但要通過教育,做到專心正色、整潔端莊。自此,這樣的標準在傳統(tǒng)中國確定下來,女子應德重于色,心重于貌。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審美觀經歷了一個由壯美到柔美的變化過程。起初社會動蕩不安,戰(zhàn)亂頻繁,人們仍是推崇力量之美,比如身長、美髯等。而后隨著社會穩(wěn)定,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士人們也褪去了原先的激情斗志,肆意享受生活,審美趨向女性化,那些嬌美如花,體不勝衣的男人們成了人們圍觀追逐的對象。比如被擲果盈車的潘岳,因長相風流嫵媚而被“看殺”的衛(wèi)玠。士族為追求所謂的白皙、嬴弱之姿,酗酒,吃藥,傅粉,塑就了一副膚脆骨柔,體嬴氣弱的身軀,動靜粉帛不離手,行步顧影。直到五胡亂華、侯景之亂,所有的旖旎風流都被滾滾鐵蹄踏碎,空留烏衣巷口夕陽斜。
進入大唐盛世,人們的審美再次變遷。從流傳下來的唐代仕女圖中可以看出,唐代以“豐頰肥體,濃麗多姿”為美,整體畫風雍容華貴。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huán)就是以體態(tài)豐滿著稱,《舊唐書》記載:“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钡搅怂蚊髑鍟r代,整個社會又開始追求纖弱之美,要求身輕如燕,細腰雪膚,娥眉青黛,三寸金蓮。纏足陋習正始于此時,此風不斷在社會各階層蔓延,不少文人士大夫都視小腳為美,蘇東坡寫詩贊曰:“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蹤處。”“纖妙說應難,需從掌上看?!崩p足是封建社會女性附屬地位最明確的象征,為了附和男子的畸形審美觀,整個社會的女性都深受其苦。
顏值有效性的誤解
當今時代,由于人們對顏值的普遍推崇,致使人們陷入了一個誤區(qū),好像是只要擁有高顏值,你就會在這個社會上無往不利。比如長相好的男女性往往會有更多的機會,有可能被星探發(fā)現(xiàn)進入娛樂圈;更容易受到家人朋友老師的喜歡;在擇偶問題上,往往也具有很大的自由度;還有研究表明,有外貌優(yōu)勢的人在職業(yè)生涯中會發(fā)展的更好;《經濟學人》研究指出,領導人要達到職業(yè)生涯的最高點,長相和成就一樣重要!這么多鐵一般的事實,讓我們相信,相貌在手,天下我有。當真如此嗎?
就事實來說,顏值的殺傷力在一些交往圈中并沒有那么大。一般而言,同齡人中顏值高的人往往在異性中比較受歡迎,而且,就讀書年代來說,長相清秀的同學,往往更受男女生的青睞。還有在網絡上,經常看到一些被網友聲援的顏值高的人。比如,某地一個行為有偏差的公務員,因為“長得帥”、“腹肌好”,竟然得到一些網絡圍觀者的聲援。可是在他自己的處境中卻并不見得如此樂觀,圍觀者的立場很容易因為一些內幕的公布而改變,原有的貌美如花,很可能就變成了蛇蝎心腸。
此外,在企事業(yè)招聘中,相比顏值,負責人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和著裝。他們幾乎很少要顏值爆表的人,因為擔心他們自負浮躁。許多名人在接受采訪時也稱內心的修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他的自信、修養(yǎng)和能力,顏值只是一個附加值,顏值太高有時候甚至會抹去你為成功所付出的汗水,淪為花瓶之流。
顏值不等于能力,這幾乎是所有人承認的一個事實。同時人們也承認,顏值是一種資源,有效的運用可以助人走向成功。但這種成功華而不實,像漂浮半空中的天空之城,無論曾經多么輝煌,最終逃不過毀滅。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風一起生存,和種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這才是真正繁榮的開始。
?。ㄙY料來源:《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崔銳,《顏值高的人更自信》孟慶輝,《論詩經中女性美的標準與追求》王巍,人民網、搜狐網等)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兩大“影帝”飚戲成就清代滿蒙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