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書法中那些有趣的"錯字"。其中有些字確是粗心大意為之,而有些則是作者有意而為之,并賦予了特殊意義,特別是一些名匾上的“錯”字,如果不懂其中緣由而大放厥詞,難免貽笑大方。
天下第一錯字——“避”
資料圖
之所以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
此匾懸掛于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一眼看去就會發(fā)現(xiàn),“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說法的錯字——“魚”
資料圖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也出自康熙之手。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
原來這里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上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于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資料圖
錯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jù)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資料圖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字??赘箝T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圣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lián)是這樣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聯(lián)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lián)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guī)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xiàn)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游人明白后反而連連叫絕。
最有恩情的錯字——“院”
資料圖
位于天津薊縣獨樂寺,報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橫沒了。
據(jù)說當年咸豐駕臨獨樂寺,當家的大和尚便想沾個榮耀,請咸豐為寺內四合院題寫個院名。咸豐也未客氣,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
但字寫好后,咸豐才發(fā)現(xiàn)自己“獻丑”了,最后一個“院”少寫了一橫。大家都看出來了,但皇帝寫的字誰敢說是錯字?這時咸豐開了金口,說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畫不能寫全。
最神話的錯字——“突”
資料圖
在濟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這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
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shù)袅耍攀埂巴弧弊肿兂闪爽F(xiàn)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