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流連山水,與民同樂,寫下飽含哲理的千古名句。這一名句,正是對“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一典故的詮釋。垂釣,是古今中外很多人的愛好,大多數(shù)垂釣者,享受的是垂釣的過程,而非結(jié)果。更有文人墨客、隱逸之士,其意并不在垂釣,那是一種消遣,或是一種恬淡、閑適的生活態(tài)度,或是一種為了達(dá)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方式……下面10首垂釣詩詞,垂釣的目的雖不相同,但都興味盎然,充滿了詩情畫意,讀后既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又能享受閑適的生活,值得人們細(xì)細(xì)品鑒。
1、釣魚灣
唐 儲光羲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這首詩寫一個青年小伙子,以“垂釣”作掩護(hù),在風(fēng)光宜人的釣魚灣,焦急地等待著情人的到來。這首清新的小詩,將春天、春水、春花、春樹與青春融為一體,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意圖。
2、淮上漁者
唐 鄭谷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fēng)。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釣風(fēng)情畫。此詩情理兼?zhèn)?,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表現(xiàn)了漁者生活的樂趣。
3、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蓬頭稚子”學(xué)釣魚,“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兒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真是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形神兼?zhèn)?,意趣盎然?/p>
4、渭上偶釣
唐 白居易
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
偶持一竿竹,懸釣至其傍。
微風(fēng)吹釣絲,裊裊十尺長。
誰知對魚坐,心在無何鄉(xiāng)。
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
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況我垂釣意,人魚又兼忘。
無機(jī)兩不得,但弄秋水光。
興盡釣亦罷,歸來飲我觴。
《渭上偶釣》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創(chuàng)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寫詩人在渭水釣魚,乘興而來,興盡而返,其意不在人,亦不在魚的忘機(jī)心態(tài)。
5、釣魚
唐 李群玉
七尺青竿一丈絲,菰蒲葉里逐風(fēng)吹。
幾回舉手拋芳餌,驚起沙灘水鴨兒。
這首詩素筆勾勒,描繪釣魚用具,刻畫釣魚環(huán)境,充滿詩情畫意。
6、釣魚
唐 崔道融
閑釣江魚不釣名,瓦甌斟酒暮山青。
醉頭倒向蘆花里,卻笑無端犯客星。
不為浮名所累,不被世俗所束,自由自在,率性而為,豈不美哉。
7、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騖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詞中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春江水綠、煙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岸畔桃紅,江水猛漲,鱖魚正肥時;青箬笠,綠蓑衣,漁人醉垂忘歸時。全詞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這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8、釣魚不得
唐 李舜弦
盡日池邊釣錦鱗,芰荷香里暗消魂。
依稀縱有尋香餌,知是金鉤不肯吞。
詩中寫到了一種獨得之樂,雖是釣魚,卻意外陶醉在荷香美景里。雖然沒釣到魚,卻依然樂在其中。
9、萬山潭作
唐 孟浩然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詩中寫了清、閑,從神寄游女、歸舟放歌的情境中,體現(xiàn)了詩人心境的悠閑、清靜、曠達(dá)、淡泊。整首詩有動有靜,沖淡之風(fēng),顯隱于動靜之中。
10、釣魚
宋 沈遼
池上獨垂釣,日斜含夕陰。
游魚方適意,微我亦無心。
投竿乃有獲,顧女猶顛擲。
脫鉤舍之去,我與女偕適。
詩人釣到魚后又將其放回水中,不是他有什么慈悲之懷,而是不忍心打破美好的心境。本來魚兒在水中怡然自得,“我”的心情也不錯,但魚兒上鉤后拼命掙扎,“我”的心情也不好了。所以,將其放還,魚兒重獲自由,“我”也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