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最美的國學(xué)精粹。但是對普通人來說,讀詩詞常常感到非常吃力。
這一方面需要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另一方面就是詩詞里常常會用到典故。
典故,是詩詞中最常用的修辭手法。
典故不僅可以使詩詞更加富有文化內(nèi)涵,同時典故的美學(xué),也可以讓詩詞更加含蓄典雅,別有意趣。
由此,典故也成為學(xué)習(xí)詩詞必須要了解的一門學(xué)問。
今天文史君就結(jié)合詩詞給大家解讀一些最常用的詩詞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詠絮才
也稱作“詠絮之才”,意思是能作詩、很有才華的女子。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言語》。
東晉時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將軍叫謝安,曾登臨太傅之位。有一天他在給后輩的子侄講詩文,忽然間下起了雪來。于是謝太傅考孩子們說,這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像什么呀?
一會兒,謝安哥哥的兒子謝朗先對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微微點(diǎn)頭。后來他的侄女謝道韞也對道:“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薄Vx安聽后極為贊賞。于是便有了“詠絮才”。
在曹雪芹的《紅樓夢》里,就有詩句寫道:“可嘆停機(jī)德,堪憐詠絮才”。這里用到了2個典故。其一是東漢河南郡樂羊子妻停下機(jī)子不織布來勸勉丈夫求學(xué)的故事,其二是“詠絮才”。
莼鱸
莼,指野菜;鱸,就是鱸魚,指的是美食。莼鱸,對應(yīng)的一個成語是“莼鱸之思”,意思是比喻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出自《晉書·張翰傳》。
《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后人將思念家鄉(xiāng)、棄官歸隱寫作莼鱸之思。
辛棄疾曾在他的詞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寫道: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
長亭
在古代,人們出行一般都是不行。于是在驛道上都設(shè)有亭子。十里設(shè)一座長亭,五里設(shè)一座短亭,供路人休息。由此后來就將“長亭”,演繹成了送別的代稱。
如宋朝詞人柳永《雨霖鈴》寫道:“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請纓
請纓。纓,是繩子的意思。請纓,就是請求給一根長纓,比喻主動請求擔(dān)當(dāng)重任。
漢朝的時候,漢武帝派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歸順,終軍臨出發(fā)的時候說,請給我一根長纓吧,我一定把南越王綁回來。后來,請纓就成了殺敵報國的意思。
一代名將岳飛,在他的另一首滿江紅里就曾寫道:“漢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爛柯
爛柯的典故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記載了:王質(zhì)去山中打柴,觀仙人對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后以“爛柯”指世事變幻。
唐劉禹錫的《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詩句寫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畫眉
畫眉的典故出自《漢書·張敞傳》。張敞,西漢人,曾官職太中大夫和豫州刺史。他和他的妻子非常恩愛,曾經(jīng)常為他的妻子畫眉。后來畫眉便延伸為,夫妻恩愛的意思。
唐朝詩人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曾寫道:“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边@句詩非常美妙,畫面感十足,惟妙惟肖,極為浪漫。
樓蘭
樓蘭,就是樓蘭國。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地處羅布泊西部。建國于公元前176年,公元630年神秘消失。
漢朝時,漢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使者在經(jīng)過樓蘭國時常常被樓蘭國王誅殺。后來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計斬殺了樓蘭王。后來樓蘭代指“邊境之?dāng)场被蛘呓üαI(yè)的目標(biāo)。
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邊塞詩《從軍行七首·其四》中寫道:“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薄?
桑榆
《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樹端,謂之桑榆。”意思是說,夕陽西下,殘陽落在樹梢,這樣的時光稱之為“桑榆”。后用來比喻人的晚年。
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還有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詩《酬樂天詠老見示》寫道:“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