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霜。
出自《紅鬃烈馬 · 武家坡》
王寶釧破瓦寒窯18年,苦等薛平貴,
絕望之中寫下一封血書,
托鴻雁寄往西涼。薛平貴得信后,
快馬急回長安,在武家坡與王寶釧相認(rèn)。
此時的王寶釧,已經(jīng)兩鬢斑白,花容不再。
正所謂:手捧白發(fā)三千丈,半生苦等熱淚長。
這個故事,還是外祖父在我小的時候講給我的,如今,他已經(jīng)去了天堂。
颯颯東風(fēng)細(xì)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出自李商隱《無題》
這是李商隱最有文采的一首詩,首聯(lián)引用了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頸聯(lián)借鑒了賈充次女“異香贈壽”的典故,以及甄宓與曹丕之間的悲凄情緣。
宓妃本是上古神話中的洛水女神,屈原在《天問》中寫: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故宓妃亦是愛情的象征,視為配偶之神。
所以李商隱這首詩的經(jīng)典之句在尾聯(lián):相思之情,寸寸成灰。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出自唐珙《題龍陽縣青草湖》
唐珙,字溫如,父親唐玨亦是一位詩人,更是南宋的義士,元僧盜掘皇陵時,
王玨拾諸帝遺骨重新安葬在蘭亭山上:義風(fēng)震動吳、越。謝翱感其事,為作冬青樹引。
故,唐溫如斷沒可能是唐朝人,別聽那些網(wǎng)紅們胡說,一點也不負(fù)責(zé)任。
并且,唐溫如一生僅有8首詩存世,分別為蘭、貓、禪、書、畫,一醉,一夢,一浮生。
而這首詩的后兩句,為千古經(jīng)典。其意境,不遜于《春江花月夜》,甚至更為出色。
湘君白發(fā)引自于神話傳說:
湘君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望著一江蕭瑟,一夜白頭。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出自林逋《山園小梅二首》
喜歡這首詩的人很多,
甚至用來取名字,比如江疏影。
林逋為宋代著名的隱士,終身未仕,
逍遙于天地山水間,
與范仲淹、梅堯臣交從甚密。
并且,林逋也終身未娶,酷愛梅與鶴,
自謂以梅為妻鶴為子,
不惑之年后隱于杭州,結(jié)廬孤山。
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出自黃庭堅《寄黃幾復(fù)》
40歲那年,黃庭堅貶官德州德平鎮(zhèn),
困頓之際,憶起少時老友,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黃庭堅很重感情,晚年偶遇秦觀的兩個兒子,
抬著父親的靈柩回鄉(xiāng),禁不住放聲痛哭,并出金資助了秦二子。
而他與恩師蘇東坡“亦師亦友”的感情,更是千古佳話,
民間有話本,多傳他與蘇東坡還有佛印之間的軼事,
但實際上黃庭堅42歲才第一次見到蘇東坡,之前只是書信往來。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出自秦觀《春日》
要找一首秦觀不是寫情愛的詩詞,
真是太難,他這一生都醉臥在歌妓的溫柔鄉(xiāng)里。
但是,有這一首述景詩,也就足夠了。
這首詩很美,很美,
賀知章以同樣的手法寫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我們已經(jīng)覺得很美了,
轉(zhuǎn)頭再看秦觀詩中的“少女婀娜”,不知不覺便已深陷其中。
薔薇無力似美人腰,雨露懸滴似美人淚。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賀知章說李白是“謫仙人”,但是讀王勃的這篇文章,
你會覺得那本應(yīng)該就是出自天仙之手。
我曾在某個失眠的夜晚,單篇回放,無限循環(huán)這篇千古奇文: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如果說,李商隱善用典故,甚至到了執(zhí)拗的地步,那么王勃則是把典故弄于股掌,信手拈來。
遺憾的是,王勃短命,27歲英年早逝。
與他同樣命運的,還有鬼才李賀,同樣是27歲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李賀在詩中寫: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是李賀對自己命運的寫照,因他父親名晉肅,他便被朝廷勒令不得舉“進”士。
多年以后,韓愈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諱辯》,其中一句是: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所以你看,這世上總會有人與你惺惺相惜,只要你肯做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如同多年后,我們再讀唐詩宋詞,歷史已過千年,馬蹄聲漸遠(yuǎn),煙塵早已散去。可是,我們內(nèi)心依然為這些美麗的詩句而感動,甚至動情處,熱淚揮灑。
美的事物,永遠(yuǎn)都不會被塵埃所遮蓋,因為他流光溢彩,非塵土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