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愛不關(guān)風(fēng)和月!”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
我們在“唯美詩詞”里多次講到王昌齡,講他豪情萬丈的邊塞之作,被后人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的《出塞》;講他深情宛致的送別之作,從“一片冰心在玉壺”里看出他的赤子之心。但我個人特別欣賞王昌齡的,還在于他除了豪情萬丈的邊塞之作,深情宛致的送別之作外,還有一類更讓人贊嘆的人情之作、人性之作,在王昌齡的作品集中,甚至在整個唐詩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我覺得都別有特色、別有滋味。今天我就來賞析他的這樣一首情詩代表作——《閨怨》,詩云:“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作為文學(xué)院的教授,我經(jīng)常感慨,王昌齡如果晚生一千多年,如果生在當(dāng)代的話,怕不也會像歐·亨利、莫泊桑或契訶夫(歐·亨利 【美國】莫泊【法國】、契訶夫【俄國】 三人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一樣,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短篇小說大師。因為他最擅長用最簡潔的筆觸、最傳神入畫的片段,勾勒出人情與人性中最鮮活的一面來,你看他對這位閨中少婦的形象的勾勒,是何其的傳神。
“閨中少婦不知愁”。《唐人絕句精華》注釋里(《唐人絕句精華》的選釋者是劉永濟(jì)先生。劉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古典文學(xué)研究專家,曾任武漢大學(xué)代校長。唐代是絕句的興盛期,現(xiàn)存的唐人絕句約有萬首,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劉先生于浩瀚的唐人絕句中,取精華,去糟粕,選錄788首,編成了《唐人絕句精華》一書。)說:“‘不曾’一本作‘不知’?!闭f明至少在宋人看來,原版的版本應(yīng)該是“閨中少婦不曾愁”,后來在流傳過程中,又產(chǎn)生了“不知愁”的版本,那么到底是“不曾愁”好還是“不知愁”好呢?此前古人論述,包括有些學(xué)者論述,大多以為是原版的“不曾愁”比較好。因為從“不曾”,寫到“忽見”,寫到后來的懊悔,才更能見出時間的連貫有力,因為“不曾”就是曾經(jīng)的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意思。這樣強(qiáng)調(diào)的是時間上的狀態(tài),然后再到“忽見陌頭楊柳色”,那個“忽見”的時間節(jié)點(diǎn),然后再產(chǎn)生“悔教夫婿覓封侯”的這個后悔之情,這樣時間上的連貫確實很明晰。但是我們最熟悉的版本還是“閨中少婦不知愁”。那么在后來傳播的過程中為什么“不知”蓋過了“不曾”,反倒成為影響最大的一個流傳版本呢?我個人以為其實還是“不知愁”會更好。因為“不曾”體現(xiàn)的是時間狀態(tài),而“不知愁”的“不知”卻體現(xiàn)的是那個從少女剛剛變成少婦的女孩子,她的心性、她的情緒、她的心靈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
你看這位“不知愁”的閨中少婦啊,她大概正當(dāng)青春年少,大概成為少婦還沒有多久,還沒有經(jīng)歷過多少生活波折,家境或者也比較優(yōu)越。而且在那個盛唐時代里,男人就像岑參說的那樣,“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出自唐代岑參的《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火山六月應(yīng)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保媚袃?、大丈夫邊塞從軍、馬上封侯,是許多人的生活理想。所以她所愛的那個人、她所嫁的那個人,大概在新婚之后沒有多久,就離開她去了遠(yuǎn)方,去追尋心中的理想與生活的夢想,而這一切在這個閨中少婦的眼中看來也盡屬當(dāng)然。于是她并沒有因此而生過離愁別恨,她還是照樣地在那個家族中或者在她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快樂地生活。
于是到了春天,到了春光爛漫的時刻,她精心地裝扮了自己,登上自家的高樓。一個“凝妝”的“凝”字,可以看得出她著意和精心的打扮,她要美美地去欣賞美麗的春景,所以這更可以看出她的“不知愁”來?!按錁恰奔础扒鄻恰?,當(dāng)然不是后來“秦樓楚館”的那個青樓,而是指青色的、綠色的。古代顯貴之家,樓房多飾以青色。這里以“翠”字代替“青”,是為了合轍押韻,而且這種翠色,更可以見出她的青春和春光的爛漫。所以“春日凝妝上翠樓”,是何等的明艷、何等的美麗、何等的“不知愁”啊!
但一切的轉(zhuǎn)換、一切的轉(zhuǎn)折,都從那個“忽見”的時間節(jié)點(diǎn)突然而生。實際上“陌頭”的“楊柳色”大概是春天最常見的春色了,可是用一個“忽見陌頭楊柳色”,這樣的“陌頭柳色”就變得不尋常了。不尋常在它突然勾起了一種情緒、一種心緒、一種人性的底層自然流淌的東西。那種東西或者叫愛、或者叫怨、或者叫深深的愿望與渴望?!皸盍惫倘皇谴荷械囊环N,但因“柳樹”的“柳”字諧音諧 “留別”的“留”,所以古人折柳送別又是一種固有的、常用的意象。所以見“柳色”而想到所愛的人不曾“留”,如今面對這大好的春光,面對這生命中春日綻放、最美的時光,還有自己那最好的青春、最美的生命,卻不能與所愛所依的人共同欣賞,卻只能孤芳自賞,這是人世間多么悲哀的事?。?
所以“悔教夫婿覓封侯”。人生苦短,為什么要追尋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最美的生命不就在你的身邊嗎?你的我呀,我的你呀,年輕的你我都不會明白,其實只有你我彼此才是可以握在手中的幸福。這樣的怨忽然生發(fā),自然流淌,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所以后人評說:“‘不知’、‘忽見’四字為通首關(guān)鍵。”(出自《網(wǎng)師園唐詩箋》,網(wǎng)師園唐詩箋》是歷代唐詩選評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刊于乾隆三十二年,全書共十八卷。此書雖名曰箋,實則仍是注釋典故。專以溫柔敦厚為選詩標(biāo)準(zhǔn),就不免有些道學(xué)家氣。作者宋宗元,字愨庭,安魯儒,清末長州(今江蘇蘇州市)人。是名聞一時的大學(xué)士。宋宗元的一生,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他所孜孜追求的就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之道。以四十年之力,選唐詩而箋之。)這也是使這首詩、這首絕句特別具有短篇小說特點(diǎn)的一個關(guān)鍵處所在。當(dāng)然除了技法上,我個人認(rèn)為“不知”和“忽見”最為關(guān)鍵的,是從本質(zhì)上寫活了這個年輕少婦的她的心態(tài)、她的情態(tài)。原來的“不知愁”,正見出她的天真爛漫,而由“忽見”所生的閨怨,才是最真實的人性流淌。
說到這種真實人性流淌的 “閨怨”,從魏晉到隋唐,其脈絡(luò)還是非常鮮明的。但自宋以后,隨著宋明理學(xué)的大興天下,這種最自然、最本真的人性訴求,漸漸地就被扼殺了。所以回頭去看,由魏晉而隋唐的這種閨怨訴求,其實頗具人性的光輝。
魏晉時還有一則著名的《閨怨》,《世說新語 賢媛》篇記載:“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譯文:王凝之的妻子謝夫人(謝道韞)嫁到王家以后,非??床黄鹜跄?。回到謝家后,心情很不愉快。太傅(謝安)安慰她說:“小王是逸少(王羲之)的兒子,人材也不錯,你怎么這樣討厭他呢?”謝夫人回答說:“我們同門叔父中,有阿大(謝尚)、中郎(謝據(jù));叔伯兄弟中,有封(謝韶)、胡(謝朗)、遏(謝玄)、末(謝淵)。不料天地之間,竟有小王這么個人!”〕這也是一段典型的閨怨,雖然與王昌齡筆下的閨怨不同,但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這種人性的自然流淌實在是難能可貴。
王凝之是“書圣”王羲之的二兒子,是“中書令”王獻(xiàn)之的哥哥。而他的妻子則是魏晉時大名鼎鼎的才女謝道韞。《紅樓夢》里說“可嘆停機(jī)德,堪憐詠絮才”,就是把林黛玉比作謝道韞。而“詠絮才”則說的是謝道韞小時候,有一次謝安跟他的子侄們在一起聊天上課,突然下大雪了,雪花紛紛落下??吹竭@個下雪的場景,謝安就啟發(fā)式教育,就問大家“白雪紛紛何所似”啊?就是你們來形容一下,這個雪到底像什么呢?這時謝道韞的堂弟阿胡,也就是謝朗,反應(yīng)比較快,立刻就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就是說這個雪啊,就像有人從空中往下撒鹽一樣,情形應(yīng)該差不多吧。然而這時候才不過八九歲的謝道韞卻搖搖頭說,不好,應(yīng)該是“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與其說下雪像是有人從空中撒鹽,不如說像柳絮在風(fēng)中起舞。(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這個區(qū)別在哪呢?撒鹽是什么?就是自上而下,這好像簡單地描繪了雪花從上落下來的情況。但是下雪的時候我們知道,雪花不是一個簡單的直接下落,不是像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倆鐵球下來那樣,雪花落下去的時候會怎么樣?會起起伏伏,會飄浮起來的。所以徐志摩在寫《雪花的快樂》的時候,說“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要“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要“飛揚(yáng),飛揚(yáng),飛揚(yáng),——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所以這才是雪花的狀態(tài),像柳絮那樣飛揚(yáng)、飄浮,所以后人稱才女、就稱謝道韞這樣的叫做“詠絮才”。
謝道韞不僅自己有才,而且還特別善于教導(dǎo)她的弟弟。東晉名將、一代名將謝玄,就是謝道韞的親弟弟。而且據(jù)說謝玄小的時候有點(diǎn)紈绔子弟的習(xí)性,結(jié)果經(jīng)常被姐姐謝道韞當(dāng)頭棒喝。謝玄后來自己回憶說,小時候不上進(jìn),姐姐經(jīng)常質(zhì)問他,說:“汝何以都不復(fù)進(jìn)?為是塵務(wù)經(jīng)心,天分有限?”就是說弟弟你怎么這么不務(wù)正業(yè)???你怎么這么不求上進(jìn)?。磕闶怯X得自己天分不夠高,還是因為心有旁騖呢?正是因為有了姐姐謝道韞的反復(fù)地提醒和教育,謝玄才終于改掉了不好的習(xí)慣,后來志存高遠(yuǎn)力求上進(jìn),成為魏晉時期的軍事天才。他所訓(xùn)練北府兵,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特種部隊之一,后來更在“淝水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也挽救了衣冠南渡的中原文明。(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語出唐史學(xué)家劉知幾《史通》“邑里”篇。該文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quán)南遷。后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關(guān)于謝道韞,《世說新語》中還記錄了一個故事。說謝玄和當(dāng)時另外一位杰出的人才叫張玄并稱,兩個人并稱“南北二玄”。兩個人是好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聊天。其他事都沒問題,唯獨(dú)聊到一件事兒,兩個人就互不相讓。因為張玄有一個妹妹叫張彤云,非常有才,也非常有名。張玄每次都吹牛,我妹妹怎么怎么樣?謝玄就不以為然,你妹啊,那不行,要我姐,我姐謝道韞那才不得了,沒人可比。張玄又不服氣,兩個人就爭,爭不出一個高下。后來呢,世人也很關(guān)注這個問題,大家就去請教一個著名的女尼,這個女尼的名字叫濟(jì)尼。濟(jì)尼非常有名,而且經(jīng)常出入世家望族,接觸了很多人。到底是張家的妹妹厲害,還是謝家的姐姐厲害,大家就請濟(jì)尼做個評判。結(jié)果濟(jì)尼說了一段話,天下人都認(rèn)為是公允之評。濟(jì)尼就說,張玄的妹妹張彤云是“清心玉映,自有閨房之秀”。這評價不得了吧?是說張彤云是“閨房之秀”啊,閨房中頂尖的人才;但是說謝道韞是什么呢?說謝道韞是“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風(fēng)”。這個“林下之風(fēng)”的評價一出來不得了。為什么呢?因為“林下之風(fēng)”說的就是竹林七賢啊!濟(jì)尼的意思是說,張彤云還只能是在閨閣中比,但是謝道韞卻可以和那個時代最優(yōu)秀的男人“竹林七賢”的風(fēng)致啊,和他們相比。那就不是閨閣中人了,對吧?閨閣中、閨閣之秀,怎么說再聰慧也只是一個小的格局,而濟(jì)尼是把謝道韞放在天下、放在古今的歷史格局中加以評判,可見當(dāng)時人對謝道韞的才學(xué)、人品的推崇?!渤鲎浴妒勒f新語 賢媛》,“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與敵之。有濟(jì)尼者,袁并游張謝二家。人問其優(yōu)劣,答曰:“王夫人(謝道蘊(yùn)——今按)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fēng)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可是,即便是這么厲害的謝道韞,也有她的閨怨。謝道韞的父親是謝安的大哥謝奕,因為謝奕去世的早,所以謝道韞、謝玄姐弟他們都是從小由謝安撫養(yǎng)、教育長大。謝安非常器重這個侄女,所以頗為她的婚事操心。在東晉,謝氏與王氏那是毫無疑問的兩大望族,“舊時王謝堂前燕”嘛!所以出于門當(dāng)戶對的考慮呢,那個謝安就想和王家結(jié)親。那么王羲之又是謝安的兩個人是特別要好的朋友,所以就想在王羲之的兒子里頭物色一個侄女婿。謝安最初看重的是王徽之。王徽之是王羲之家的老五,也就是著名的“雪夜訪戴”的主人公〔《雪夜訪戴》講述王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的兒子?!逞┮乖L戴安道,未至而返,顯示了他作為名士的瀟灑自適)。用今天的話講,王徽之最擅長的就是行為藝術(shù)。所以后來謝安考察了一下,覺得王徽之這家伙有些不靠譜,太不拘小節(jié)了,所以最后就改變了初衷,就把謝道韞許配給了王羲之家的老二王凝之。
王凝之表面看上去還不錯,和他爹一樣,也非常擅長書法,而且尤擅草書和隸書,先后出任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nèi)史。但是王凝之啊,表面上看上去雖然比較沉穩(wěn),但卻是王羲之七個兒子里頭最奇葩的一個。為什么呢?他是王家唯一的一個徹頭徹尾的宗教徒,篤信五斗米教。平常呢就是每天踏星步斗,拜神起乩,不論工作還是日常生活,全是神神叨叨的那一套東西。
所以謝道韞自嫁給王凝之為妻之后,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才學(xué)上也不相符,情趣上更不相投了,至于識見、格局,那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所以謝道韞嫁過去之后婚姻很不幸福?;楹蟛痪?,謝道韞要回娘家,整天悶悶不樂。謝安就感到很奇怪,就問這個謝道韞,說“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就是你丈夫王凝之,那可是王羲之的兒子呀,不是庸才呀,你嫁了如意郎君,為什么不開心呢?
謝道韞在那個時代,在1700年前就直截了當(dāng)?shù)鼗卮鹫f,叔叔,你看我們謝家一族中,叔叔輩,有您、有謝安、有謝據(jù),這時候活著的還都是國家棟梁之材。那么兄弟中,有“封胡謁末”,有謝韶、謝朗、謝玄、謝淵,個個都很出色。但是沒想到天地之間,竟然有王郎這樣的人。那意思是說我們家族的這些年輕人,我所接觸到的這些人,個個都是那么優(yōu)秀。沒想到,在這個優(yōu)秀人才圈子里長大的我,最后竟嫁給了一個我老公那樣的那樣的糊涂蛋哪!這說明什么?這言下之意就是,她嫁的這個丈夫讓她失望之極呀!所以她有閨怨,她直截了當(dāng)?shù)鼐桶阉磉_(dá)了出來。但是木已成舟,生米已經(jīng)做成了熟飯,尤其在當(dāng)時這種屬于政治婚姻的結(jié)合,沒有特殊的原因,不是憑你個人的意愿想離婚就離婚的,所以,連謝安也沒有辦法。
所以后來謝道韞在王家和她關(guān)系最好的是誰呢?不是她老公,而是她的小叔子王獻(xiàn)之。王獻(xiàn)之豐神俊朗、俊逸超群,而且是一個特別深情的人,也是一個特別癡情的人。他和他的發(fā)妻郗氏之間感情深重,后來,皇帝逼著他要娶新安公主,讓他和發(fā)妻離婚,也是政治婚姻,他沒有辦法,但是到晚年臨終之時,作為中書令的王獻(xiàn)之,臨終一夜,說唯一后悔的事就是與郗氏離婚。
當(dāng)然他的深情癡情,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就是在南京至今猶存的“桃葉渡口”的故事。在幫助一個平民的女子桃葉的過程中,王獻(xiàn)之與桃葉產(chǎn)生了感情。后來他納桃葉為妾,每日在秦淮河與古清溪水的渡口,等待桃葉渡河而來。當(dāng)時河流湍急,水勢兇猛,王獻(xiàn)之站在岸邊,看到桃葉坐在顛簸的船上,擔(dān)心她緊張,便會放聲歌唱。唱“桃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因為就是因為王獻(xiàn)之這樣“超級男生”,就是因為他的放聲歌唱、他的“中國好聲音”,后來這個渡口就叫“桃葉渡”。
而謝道韞與小叔子王獻(xiàn)之之間,倒是有很多事都志趣相投。比如說在魏晉盛行的玄學(xué)清談辯議中,王獻(xiàn)之辯不過來客的時候,這個當(dāng)嫂子的謝道韞就會親自上場,為小叔子代為辯論,所以王獻(xiàn)之對自己的這個嫂子也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是這樣才學(xué)一時無兩、有“林下之風(fēng)”的謝道韞卻偏偏嫁給的是王凝之。
后來孫恩叛亂,帶兵攻打會稽郡。而作為會稽內(nèi)史的王凝之,面對強(qiáng)敵進(jìn)犯,不是積極備戰(zhàn),而且天天閉門在那里禱告,而且說是到時候可以撒豆成兵,自有天兵天將來助守城。謝道韞勸諫王凝之多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謝道韞只好自己招募了數(shù)百家丁,天天加以訓(xùn)練。后來孫恩大軍長驅(qū)直入,沖進(jìn)會稽城,王凝之和他的子女也都被殺了。
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慘狀,居然手持兵器,帶家中女眷,奮起殺賊。謝道韞自己憑一女子,手刃數(shù)賊,可是最終因為寡不敵眾而被俘。這時候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面對孫恩等惡徒,謝道韞義正詞嚴(yán)地呵斥,說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guān),要?dú)⒘怂脑挘驼埾葰⒌粑?。所以這時候連海盜出身的孫恩都被謝道韞的氣勢所震懾住了,繼而由衷地生出了景仰之情,不但最后沒有傷害謝道韞和她外孫,還派人把她們好好地送回了會稽郡。
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撫養(yǎng)外孫,足不出戶。后來繼任的會稽郡守劉柳,聽說謝道韞的才名,親自來謝道韞隱居之處,以師禮拜見請教。而謝道韞,這時候已經(jīng)年老的謝道韞,著素服布衣,侃侃而談。雖然不知道他們當(dāng)時談了什么,事后,劉柳逢人就夸,說謝道韞,說“內(nèi)史夫人風(fēng)致高遠(yuǎn),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wù)摚芑轃o窮”?。】梢?,歷盡滄桑的謝道韞到了晚年,她的才學(xué)、她的氣質(zhì)依然不改“林下之風(fēng)”,依然讓人萬分敬佩。
可是才名再大、名聲再盛,依舊難以改變她婚姻生活的不幸。所以她的那句“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其實也是一種閨怨,也是一種人性的自然流露。而放眼中國的古代歷史,這種人性的自然流露,尤其是作為女性,她們內(nèi)心情緒、情感以及人性訴求的自然流露,從華夏文明的歷史觀照來看,實在是難能可貴。
不論是“不知愁”的閨中少婦,還是有著“林下之風(fēng)”的千古才女謝道韞,人生總有不如意處,生活總有黯然失色的時候。在不如意時、在艱難中、在黑暗中勇敢地吐露心聲、勇敢地表達(dá)自我,這就是此心光明,這就是黑暗中人性的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