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世界各地,都有推算命運,預測未來之術,當然很多人對此堅信不疑,那對于所謂的命運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古人們是如何看待命運。
孔老夫子曾經(jīng)表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笨鬃舆@句話如何來理解呢,孔子認為命運這個問題是始終困擾人生的大問題,命運處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即命運肯定存在,因為人之生活前途確實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控的偶然性因素,如何注意、懂得、認識以及重視其中的偶然性,如何利用抗衡這種偶然性,這就是安身立命,命運的確存在,但是我們就必須聽從命運的安排嗎?
這里再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叫袁了凡的人,16歲之時遇見一個姓孔的老先生,老先生把了凡的一生全算了個遍,哪一年靠第幾名,哪一年當貢生,之后某年去四川當縣長,當官三年半告老還鄉(xiāng),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去世,可惜的是命中注定沒有兒子,沒想到老先生一語中的。
了凡后來的人生果然如此,16歲考了秀才,到后面33歲當貢生,后來了凡覺得人生無味,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坐等自己54歲來臨,后來有一日遇見了一位云谷禪師,對他的宿命論不以為然,最后還點化了他,告訴他:“積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笔裁匆馑寄?,因為那些極善之人盡管命中注定吃苦,但因為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能讓他變苦為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那些極惡之人盡管生于富貴之家,但是他心存惡念壞事做盡,這些造下的惡果終會使他福氣消耗殆盡,只剩下禍患,那么富貴長壽也就變成貧賤短命了,所以各位切記不可迷信命運之說。
古往今來的牛人們,英雄豪杰們,不都是一個個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嗎,我們認為世間事,的的確確存在世運明理,但是如果自己一生的禍福安樂,全部寄托在希望上天垂憐,命途平坦之上,那一生還有什么值得期盼的呢?我們知名,但萬萬不能認命!后來了凡活到了73歲,還寫了一本經(jīng)典著作《了凡四訓》,告誡世人不可被命運束縛,必須要自強不息,被譽為立命之學,書中寫到很多“逆天改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