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須盡歡,人生得意容易失意難。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高峰就會有低谷,有富貴的時候就有貧窮的時候,尤其是當人生不順利的時候,怎么調(diào)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tài),毒雞湯有很多,喝錯了就要命。不如,看看《論語》中這段精彩對話,看看圣賢之人是如何面對人生中的貧窮富貴的問題,給我們帶來如何精彩的人生啟示。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學問修養(yǎng)只能算及格】
作為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的子貢,跟孔子有一段重要的對話,提到了一個人怎么樣才能叫做有修養(yǎng)。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說,老師!人窮了,倒楣了,還是不諂媚,不拍馬屁,不低頭;發(fā)財了,得意了,還能夠對人不驕傲,何如?這是一個精彩的片段,子貢應該是比較得意的跟他的老師說,他認為自己的學問修養(yǎng)應該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地步,這個是他提出的心得,對老師這么說出他的修養(yǎng)體會,應該是期望老師的欣賞??纯矗@人做到這個份上,不是滿分,至少應該是優(yōu)秀了吧。
但是孔子的回答,僅僅是“可也”,子貢啊你這么做,當老師的只能給你個及格分啊。真正的修養(yǎng)是,“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貧窮了能安貧樂道,富貴了能夠待人有禮,尊重別人愛護別人。
【失意不能忘形,安貧樂道才是做人的更高層次】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中貧賤不能移,就是貧而無諂的道理,對于這句話,國學大師南懷瑾說,根據(jù)他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驗來看,常常聽說得意忘形,還要再加上一句話“失意忘形”。一個人在發(fā)財,事業(yè)順利的時候,事情容易處理的得當,待人也容易彬彬有禮,也注意自己的修養(yǎng)和個人形象。但是一旦失意后,自卑煩惱、自暴自棄,不愿意見人,自己的形象也懶得顧得上,這就是典型的“失意忘形”。
恐怕這個時候,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電影片段,男主角經(jīng)歷了人生的低谷,在這樣的低谷中消沉一段,經(jīng)過某個事情的刺激,或者朋友的鼓勵,然后重拾信心,走上人生巔峰,最后完美結局。然而,這么老套的劇情,這樣演戲就對嗎?按照《論語》中的這段話來說,我們看多了普通人的經(jīng)歷,結果就忘記了圣賢的精神,正如平庸的久了就不能再優(yōu)秀起來,鷹一直把自己當作雞來看,最后有翅膀也飛翔不起來。這個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讓人精神超脫,人文的修養(yǎng)提高。
孔子教育子貢的話,失意不低頭只是修養(yǎng)的基本,如果還能安貧樂道,那才是高層的境界。正如《論語》中說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爛?!敝挥芯幽馨灿?,窮困堅守本分,而且還能自得其樂,小人如果窮了就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能去做,不管什么原則和道德了。
【富貴不驕已經(jīng)不易,但是更需推己及人】
人生富貴發(fā)達了,對于沒有修養(yǎng)的人來說,就開始驕奢淫逸,享受放縱。所以,富貴由此不能長久。這里子貢提到,“富而無驕”,富貴了不產(chǎn)生驕傲傲慢的情緒,這個修養(yǎng)應該算是夠好的了。雖然這個修養(yǎng)對于一般人來說,能做到就很不容易了,但是孔夫子到底還是圣人,見底更高深了一步,“富而無驕”僅僅是個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最基本的層面,擴散開來,推己及人,更廣大的修養(yǎng),是由“富而無驕”變?yōu)楦欢枚Y。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才是中國讀書人的真正精神,不是科舉考試了,自己高中進士,獲得榮華富貴,走上人生巔峰,表現(xiàn)的很謙虛,這樣子就很好。自己富貴了,更需要想到的是其他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p>
自己越成功,越富貴發(fā)達,越能尊重他人,正如李嘉誠的待客之道,李嘉誠就很懂得讓大家都舒服。比如請客吃飯,李先生必事先親自相迎、遞名片(亞洲首富還用給別人遞名片?平庸思維的人會認為沒必要,卓越思維的人認為太重要),發(fā)完名片后讓每個客人抽一個簽號,這簽號是確定照合影站位的。也是啊,大家都是名人,“名”的程度很難說清,憑什么你站中間我站旁邊?怎么站大家都會不舒服,按抽簽站位,大家都沒說的。照完合影后又抽一遍簽號,是用來確定宴席座位的,也是為了讓大家都舒服。
除了尊重他人之外,擴而充之就是關愛他人,正如巨星古天樂一樣,他從2008年開始以他個人名義在內(nèi)地偏遠貧困地區(qū)捐建小學、教學樓或宿舍,2009年成立了“古天樂慈善基金會”,這項慈善工作到今年已經(jīng)堅持了11年,捐贈的希望小學達到了111所,令人敬佩。
在公益事業(yè)上,古天樂十分大方。將自己的錢財捐出去,幫助更多孩子。可是對于自己卻很摳門,一直以來都是勤儉持家。早年期間,古天樂參加某活動,被意外拍到使用老年手機。使用的是滑蓋過時的手機,令網(wǎng)友們十分驚訝。古天樂將省下來的錢用在慈善事業(yè)上,令人敬佩,還被央視點名稱贊。2018年,他榮獲第16屆世界杰出華人獎。前任獲獎者是袁隆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得來,吃的飯需要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生活的用具需要工人的生產(chǎn),乃至你就是超級的富豪老板,也不要覺得自己有能力智慧,可以把手下的員工和服務的客戶,當作使用手段的對象,人的成功,說實話都是別人捧出來的,當沒有人再去捧你的時候,爬的越高跌的越慘。所以,古人的智慧,尤其是人文精神的發(fā)達,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同樣適用,反而由于科技的發(fā)展,過度注重知識教育,而不是人文教育,導致很多人雖然拿到了很高的學位,但是沒有學問,做人的學問都是不及格。這樣的學問,自己的人生都過不好,又何嘗能為他人做出什么貢獻呢?
貧窮了,能安貧樂道,富貴了,能推己及人,仰望古人高深的精神境界,學習古人的人生智慧,才能更好的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