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說:不要對別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論語》說:“你應(yīng)該像你希望別人對待你那樣對待別人?!?/p>
共情是人類的共同原則。
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一切,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善良。
-01-
同理心是一種理解
牧羊人把豬、羊和牛關(guān)在同一個畜欄里。
有一天,牧羊人把豬從畜欄里抓了出來,只聽見豬在大聲吠叫,并極力反抗。
羊和牛討厭它的嚎叫,于是它們抱怨:“我們經(jīng)常被牧羊人抓到,沒有一個像你這樣大喊大叫的。”
豬聽了回應(yīng):
“抓你和抓我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他抓你只靠分你頭發(fā)分你奶,抓我就是要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只能看到自己面對的情況。
人的傲慢在于,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所有人都面臨的局面。
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時,有人吐槽:“校園暴力那么多,不過是博主的眼光?!?/p>
沒有經(jīng)歷過不代表不存在。
不要因為生活在陽光下就忘記了黑暗。
不要因為開心就無視別人的苦難。
這樣的傲慢很容易導(dǎo)致暴力和MoMo。
面對不同境遇的人,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試著去理解別人,去關(guān)心別人。
如果不能有同感,就不要說對方壞話,請保持最少的善意。
-02-
同理心是一種溫暖
有一次爸爸去店里,前面的小姐推開厚重的門,等他進去才松手。
父親謝過她,女士說:“我父親和你差不多大。我只希望有人在他這樣的時候給他開門?!?/p>
沒有人是孤島。我們彼此相連,是最親密的社區(qū)。
我們不能用左手傷害右手。我們是同一棵樹的葉子和果實。
克魯泡特金在《馬太福音》中說:“只有互助性強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對人類來說,共情是互助的前提?!?/p>
戰(zhàn)國時,趙盾在路上看到一個饑餓的人,他忍無可忍,給了他自己的干糧。
后來,晉靈公試圖殺死救了他一命的趙盾。
韓信餓著肚子去城下釣魚,河底漂浮的母親可憐兮兮地看著他,請他吃飯。
后來韓信裂土封王,還她一千塊錢。
生活是一個回聲,你發(fā)出什么聲音都會收到。
付出善良,就會收獲善良。
溫暖別人,你也會獲得溫暖。
如果別人有困難,你可以幫助他們。只有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才會伸出援助之手。
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困難,適當幫助別人,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每個人都是光。愿你也有惻隱之心,有惻隱之心,有夜有冷暖,照亮人間之路。
-03-
移情是一種智慧
我妻子正在廚房做飯。
老公一直在她身邊嘮叨:“慢點,小心!火太大了??彀阳~翻過來,放太多油!”
妻子脫口而出:“我知道怎么做飯,我不需要你告訴我該怎么做?!?/p>
丈夫平靜地回答:“我只是想讓你知道,當我開車的時候,你在說話的時候,我是什么感覺……”
人與人之間的一切矛盾和沖突,都來自于不理解。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只覺得對方在冒犯自己。
每個人都各持己見,強調(diào)自己的道理,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深。
盡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對方。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不走極端,嚴格要求別人。
有了這種理解,我們就有了相互理解的基礎(chǔ)。
在火車上,一個醉漢撞上了一個喝醉的乘客。女孩問媽媽,他是壞人嗎?
我媽說:“沒有,他只是不開心?!?/p>
母親為自己著想,認為自己脾氣不好,在挫折和艱難的時候傷害周圍的人。
所以,她不會和醉漢計較,因為她知道,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
同理心是協(xié)調(diào)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最好潤滑劑。
如果大家能多理解一些,爭吵和矛盾就會少一些。
寬容來自理解,理解來自同理心。
如果能換個角度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世界就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