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薄墩撜Z·里仁》
[今解]:孔子說:“侍奉父母要委婉進言,即使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聽從,也要持敬而不可冒犯,即使自己辛勞也不要抱怨?!?/p>
曾皙、曾參父子倆都是孔子的學生。曾皙為人脾氣暴躁,性格狂放,有詩人氣質。曾參與父親迥然相異,為人處世謹慎恭敬,有孝子美名。
一天,曾參和父親曾皙在瓜地里鋤草,曾參不小心把瓜秧鋤斷了,曾皙看見了,怒氣油然而生,不能自持。他從地上抄起一根木棒,朝曾參氣勢洶洶地走來。
曾參看見父親兩眼冒火,怒氣沖天,并不驚慌,而是平靜如常,沉默著,既不辯解,也不逃跑。
曾皙掄起木棒猛擊曾參后背,曾參應聲倒下,人事不省。
過了好久,曾參蘇醒過來,他慢慢地從地上爬起來,脊背上仍然感到陣陣疼痛,但他臉上顯出高興的樣子,走到曾皙面前說:“剛才我鋤斷了瓜秧,惹得父親生氣了,父親用力教導我,您不會累病吧?”曾皙沉默不語。
曾參回到屋里,仍舊像往常一樣彈琴唱歌,他想用琴聲和歌聲來告訴父親,自己雖然被打得很重,但身體很好。魯國人知道了這件事,都稱贊曾參是孝子。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卻非常生氣,他對弟子們說:“曾參再來,不要讓他進我的門。”
曾參自認為自己并沒有做錯,為什么老師不讓進門呢?他請同學說情,要面見孔子。曾參恭敬地問道:“先生,弟子做錯了嗎?”
孔子不滿地瞥了他一眼,說道:“你聽說過嗎?過去,一個瞎眼老頭的兒子叫舜,舜非常孝順父親,為了讓父親隨時叫自己能夠聽到,無時無刻不在父親身邊;但他父親想要殺他時,卻找不到他。他父親拿著小棍子打他時,他就站在那里等待父親懲罰,要是看見父親拿起大棍子時,他就趕快逃跑,所以瞎眼老頭沒有犯過不行父道的罪過,舜也沒有失去純厚的愛心?!?/p>
孔子接著又說:“如今你孝順父親,卻交出自己的身體等著父親暴怒毒打,甚至被打死了也不躲避。你以為這是孝順嗎?如果你被打死了,就是使父親陷入了不義的境地,這就是大不孝!”
曾參聽罷孔子一席話,茅塞頓開,滿面慚愧,他說:“曾參之罪太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