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努力向上的過程,就像在攀登一座金字塔。
向上,步履維艱;向下,萬丈深淵。
一旦你下定決心向上突破,就會有很多向下的力量,拉扯你,牽引你。這些有形的無形的,把你往下拽的力量,我稱之為“底層牽引力”。
原生家庭引力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貧窮,為什么會遺傳?
一旦你有跨越階層的機會,第一個拖住你的不是旁人,而是原生家庭。
你想去大城市闖一闖時,親戚朋友勸你:女孩子別想東想西,趕快找人嫁了吧。
你想換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父母不支持:現(xiàn)在穩(wěn)定的工作多難得,別瞎折騰。
你想創(chuàng)業(yè)做生意,家里人第一個反對:創(chuàng)業(yè)風險太高了,別冒險了。
倒不是身邊的人見不得你好,而是認知有限。
沉迷低級“快樂”
作家@霧滿攔江認為讀書有五個層次:
第一層:純娛樂小說,讀自己喜歡讀的書;
第二層:傳統(tǒng)經(jīng)典小說,讀對自己有用的書;
第三層:進入史哲領域,讀有價值的書;
第四層:進入思想領域,讀有延展性的書;
第五層:就是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并依據(jù)自我體系構建新的閱讀書目。
簡單來講,一個人閱讀的深度,就是他思想的尺度,高層次的人,往往都是深度閱讀者。
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人們點點鼠標,動動手指,就能輕松獲取各種信息。
思考力成了時代的稀缺品,注意力渙散成了時代病癥。
長期浸泡在“短平快”的低密度碎片化信息中,失去了思考力,就失去了進步的可能。
沉迷于這種低級的“快樂”中,失去進取心,就會永遠被桎梏在底層。
底層圈子引力
《經(jīng)濟學人》在做一個調查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反常的現(xiàn)象:
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的工作時間,在最近30年出現(xiàn)了大幅下降;而富人和精英階層的工作時間,卻在最近30年出現(xiàn)了大幅提升。
50%以上的億萬富翁,每周的工作時間超過65個小時。
為什么?
富人認為工作的本質是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堅持在工作中提升技能。窮人認為工作的本質是為老板提供價值,所以“摸魚”成了反抗資本最有力的武器。
于是乎上班摸魚成了政治正確,努力工作的人,就被打上了“奮斗逼”的標簽,被孤立被嘲諷。
經(jīng)濟學教授薛兆豐說過一句話:人,永遠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你在工作中混日子,工作遲早有一天會淘汰你。
弱者價值觀引力
一位心理學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
弱勢價值觀遇事喜歡向外歸因,強勢價值觀卻善于向內求因。
《古蘭經(jīng)》中講: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人生而不平等,出身的差距,天賦的差距,資源的差距……
抱怨毫無意義,行動才有轉機。
當你把“憑什么”的抱怨,換成“為什么”的自救時,就意味著你又向高處移動了一大步。
多巴胺引力
哈佛商學院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反差極大的現(xiàn)象:
越是富人越是精英階層,越喜歡采用補充型的娛樂方式:比如健身、閱讀、學習;而越是窮人越是底層的人,越喜歡采用消耗型的娛樂方式:比如打牌、打游戲、看肥皂劇。
低級的快樂靠放縱,頂級的快樂靠自律。
讀書很枯燥,但一頁一頁啃,才能內化為知識和智慧;健身很痛苦,但汗一滴一滴流,才能塑造更強健的身體。
多巴胺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苦熬過后內啡肽帶來的快樂,才有持續(xù)一生的回甘。
在向上攀緣的路上,我們會遇到無數(shù)這樣的選擇題:勇敢還是穩(wěn)定?舒適還是痛苦?安逸還是改變?
我只有一個建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永遠選擇困難模式。
因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