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史上的君王,世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千古名君,也有人說他殺兄篡位,而面對功高蓋主的大臣他所采取的方法卻與大多數(shù)皇帝采用的方法不太一樣。他到底是靠什么讓這些“功高蓋主”的人忠心耿耿的為自己服務(wù),難道他就沒有懷疑過下屬對自己有不軌的心思嗎?今天編者就與大家分析一下這些問題。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是唐朝建立的一個關(guān)鍵性人物,完全可以說正是由于有他的存在才有了后來的唐朝。隨后發(fā)動兵變,殺兄篡位。這么一個人應(yīng)該惹得很多人不滿,然而恰恰相反,卻有很多人擁護(hù)他的統(tǒng)治,歸根結(jié)底在于他的態(tài)度。
李世民比大多數(shù)的君王都聰明,他怎么可能沒有懷疑過那些大臣呢?但是他不像其他君王一樣在自己上位之后就將他們?nèi)刻幩馈>瓦B尉遲敬德他都曾經(jīng)懷疑過,話說有一天李世民在打著糊涂跟尉遲敬德說,這有人說你要造反了,這事是真的嗎?尉遲敬德一聽,也不否認(rèn),直接對著皇帝說,對,我就是要。想當(dāng)年我跟著您東征西戰(zhàn),在身上留下了多少的傷口,而現(xiàn)在您卻懷疑我要造反,說著就把衣服脫下。李世民立馬換了一幅面孔,留著眼淚說我怎么會忘記那一段歲月,這雖然有奸臣污蔑你,但我卻從來不相信。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有人密報尉遲敬德要造反嗎?還是說他只是為了測尉遲敬德到底是否忠心呢?野哥更偏向于第二種說法畢竟第一種說法實在是毫無根據(jù),而李世民的這項舉動無異是又感動了尉遲敬德,他也因此更忠心了。
還有一個例子是魏征,魏征是一個經(jīng)常惹皇帝不開心的人,而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封舉報信給魏征,信里面的內(nèi)容是舉報魏征有造反的心。魏征看了之后也沒有處理,直接將信上交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一看直接把寫這封信的人殺死了,以此證明他對魏征的信任。一個對自己如此信任的人,魏征怎么會不鞍前馬后的效忠呢?
而徐世勣的故事更是說明了他是一個奸詐的人,在他還尚在人世的時候,就把這位有才能的師傅騙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并且叮囑自己的兒子在自己去世后就將他召回,若是召回時徐世勣猶豫了那么就殺了他。由此可見其實他不僅僅是為自己的兒子留一個可靠的人,更是猜忌這個人到底對李家忠不忠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李世民與大多數(shù)的皇帝一樣,對待那些功臣同樣抱有猜忌的心思,但是他卻總能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向他們表明自己對他們的信任,同時卻在背后測試他們到底是否忠誠,待到真的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不軌的心思時再動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