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決定著宋詞的格式,詞的寫作離不開詞牌。一首詞中字數(shù)的長短、句讀的連斷、音樂的抑揚、平仄的選擇都是由詞牌來決定的。即便宋詞發(fā)展到后來脫離了音樂的束縛,但詞牌依然決定著詞的格律平仄。但凡填詞,無不依照詞牌格律。
歷史上詞牌數(shù)量極多,據(jù)統(tǒng)計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個,僅僅兩宋詞人常用的詞牌就有八百多個。不過這么多詞牌中也有許多重復(fù)的詞牌,其中有的詞牌有兩個名稱甚至多個名稱!
比如《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望江南》又名《憶江南》、《夢江南》、《謝秋娘》等等。之所以會有很多名字,是因為一個詞牌創(chuàng)立之初本就是從此中提字命名,而后世有的詞人有些就習(xí)慣從自己填的詞中提字修改詞牌名。比如賀鑄就是一位喜好改詞牌名的詞人,還有南宋張輯,每填一首詞都會改詞牌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詞牌因一首絕妙好詞而被后人修改名稱,最經(jīng)典的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只因傳唱太廣,以至于人們把《念奴嬌》這個詞牌也稱為《大江東去》、《酹江月》。
不過這種情況大多是名家手筆、經(jīng)典之作才會引發(fā)轟動效應(yīng)進而迫使人們?yōu)橹拿?。很少有無名之作引發(fā)詞牌改名的,但凡事總有一個例外,下面這首無名氏所作的詞并不如何出名,卻也引發(fā)了詞牌改名:
"
御街行
南宋·無名氏
霜風(fēng)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語: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
"
《御街行》這個詞牌并不常見,最為人所熟知便是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懷舊》,其中一句“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被李清照化用入《一剪梅》中,成就了千古名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而《御街行》又被稱為《孤雁兒》,便是因這首無名氏的詞中一句“聽孤雁、聲嘹唳”而改名。就連李清照作詞調(diào)都以《孤雁兒》命名。
這首無名氏所作的《御街行》是一首羈旅相思詞,上闋先描繪秋風(fēng)夜景,雁鳴悲戚,渲染出孤寂悲涼氛圍。詞人忍不住“披衣告語”,開始以大雁為寄托,希望大雁替自己傳遞相思。
下闋則是詞人對大雁叮囑的“些兒事”:前數(shù)句都是絮絮叨叨地說出所思之人的居住地點,從方向、城市、橋路、房樓顏色、甚至門外的標(biāo)志物都一一詳說,唯恐大雁認錯。
而最后一句才傳情真語: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叮囑大雁飛過的的時候千萬不要大聲鳴叫,因為那里有個與我一樣無眠相思的人兒,怕大雁“一聲聲送一聲悲”嘹唳悲鳴惹的那人兒更加寂寞悲傷!
以己之悲思對方之悲,恰如柳永“想佳人,妝樓颙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 正恁凝愁!”語言雖樸實淺顯,情意卻是真切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