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障目”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典故。據(jù)說有一個楚人在讀《淮南子》的時候得知,螳螂捕蟬時隱藏過的樹葉可以用來隱沒人身。于是他就四處尋找,居然真發(fā)現(xiàn)了一片螳螂藏身的葉子,但摘的時候卻失手將這片葉子落到地上,同其它葉子混在了一起,無法分辨。于是他就把全部葉子都帶回家,一片一片的用葉子擋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開始的時候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后來妻子實在不勝其煩,就哄他說“看不見了!”于是楚人大喜,跑到鬧市舉著葉子旁若無人的拿別人的東西,結(jié)果被人捉了個正著,被送進了縣衙,縣令問明緣由后大笑,最終將其釋放,沒有治罪。
每每讀到這個典故時,都會對楚人的愚鈍行為發(fā)出會心一笑,憑生出一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慨。最近再回味起這個典故時忽然發(fā)現(xiàn),楚人“一葉障目”的作為不正是大法弟子們癡迷邪教的真實寫照嗎?弟子捧著“大法”當隱身的樹葉,恣意妄為,卻以為別人視而不見,迷不知返,甚至成為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有網(wǎng)友詼諧地將這種心態(tài)稱之為“輪心”,那么弟子們的“輪心”又是如何“一葉障目”的呢?且待我細細道來:
——不學(xué)無術(shù)的楚人與心存幻想的弟子
從“一葉障目”的典故來看,這個楚人多少有些不學(xué)無術(shù)?!痘茨献印繁臼且槐炯T子百家思想所長的好書,可這位楚人既不學(xué)習(xí)其中精妙的思想,也不參悟其中精湛的醫(yī)學(xué)理論,偏偏對其中的歪門邪道情有獨鐘,對樹葉隱身的說法深信不疑。從這位楚人最終的行為來看,他讀書、找葉子的最終目的就是想能得到“隱身”的法術(shù),能夠到集市上自由偷盜,達到自己不勞而獲的目的,用不學(xué)無術(shù)、心懷不軌來形容他是一絲也不為過的。
而大法弟子們對“大法”的執(zhí)著,將《轉(zhuǎn)法輪》奉為至寶,其實也是因為心里藏著不可告人的私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一部分人抓住機遇很快成了富起來的一代,另一部分人則無力適應(yīng)社會的變革,生活陷入了困頓。這部分又分為兩類,一類人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另一類卻垂頭喪氣、怨天尤人,等著天上掉餡餅,將希望寄托在不切實際的神佛幻想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李洪志和《轉(zhuǎn)法輪》才乘機興風(fēng)作浪,向弟子們承諾了兩樣楚人同樣在《淮南子》中所期望的東西,那就是財富和神奇,通過這兩樣?xùn)|西激發(fā)了這類人在落寞中的希冀和幻想,緊緊將他們的思想抓在了手中。
“一葉障目”鬧劇的產(chǎn)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和不勞而獲的覬覦,在這點上,楚人和大法弟子們并無二致。
——哄騙丈夫的妻子與愚弄弟子的“師父”
一片樹葉到底能不能隱身尚待檢驗,在楚人驗證樹葉神奇的過程中,他的妻子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剛開始,楚人的妻子尚能對自己丈夫的癲狂行為進行矯正,客觀的給出“能看見”的回答。但隨著楚人的喋喋不休,妻子終于不勝其煩,只得哄騙丈夫“看不見了”,而這個善良的謊言卻最終將丈夫送上了犯罪之路。
如果說楚人妻子的謊言不過是一個安慰丈夫,同時也使自己免于騷擾的善意的謊言的話,“師父”李洪志所說的謊言卻是居心不良的。他不但用《轉(zhuǎn)法輪》編造了種種神奇,更不遺余力的為這些神奇作證。他比用剪刀加燈光制造“主佛”的“神光”,用照片合成技術(shù)偽造所謂的“功柱”,他還指使掌控的媒體編造諸如“鐵管子”、“鬧鐘”、“自行車”、“排釘”等諸般“神跡”。隨著說謊的人越來越多,終于制造出了一種“三人成虎”的效果,“大法”神奇也就這樣被杜撰了出來。在這樣的“明證”和眾多“同修”的相互慫恿下,一種從眾心理由此產(chǎn)生,弟子們對“大法”的信任也就由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了。
一種盲目心態(tài)的產(chǎn)生離不開行為者與外界的交互作用,楚人妻子的善意謊言將丈夫送進了縣衙,而“師父”別有用心的謊言則將弟子們對“大法”的癡迷固化了。
——隱身偷盜的鬧劇與以身試“法”的荒誕
楚人研讀《淮南子》,搜尋隱身樹葉的大量準備工作終于結(jié)束,懷揣著“隱身”樹葉,他在鬧市中的表現(xiàn)是“舉起樹葉”、“旁若無人”的拿“別人的東西”,這種行為透露出的是對“隱身”技術(shù)的篤定,對人間法度的無視,對社會道德的漠然。一片所謂的“隱身”樹葉,將一個讀書人人性中的種種丑陋、覬覦、幻想和不切實際充分的顯露出來。
而大法弟子們的表現(xiàn)則更加充分,他們帶著對“大法”的崇敬之情,深信自己的種種行為有“師父”的“法身”保護,所以敢在1999年的4月25日沖擊中南海,在2000年的1月23日自焚于天安門,在2008年的奧運生活中干擾奧運傳遞。如果說上述這些行為還可以用“護法”之名進行解釋的話,那么那些借“集資”為名進行的詐騙,借“雙修”為名的強奸,借“除魔”為名的殺戮則更是觸犯了人間的法度,觸碰到了人類道德的底線。
一片簡單的樹葉到底有沒有“隱身”的作用,必須在實踐中進行檢驗。那位在集市上偷東西的楚人其實是幸運的,因為當他的樹葉沒有發(fā)揮神效的時候,其后果不過是被扭送到縣衙,最終被縣令一笑置之、無罪釋放。而大法弟子們?yōu)榱诉@片“神奇”的樹葉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有人付出了青春,有人損失了錢財,還有人丟了性命。在大法弟子的身上,“一葉障目”以一種荒誕的方式開始,卻并沒有以一種荒誕的方式結(jié)束,付出的是沉重的,甚至是滴血的代價。
“一葉障目”本是一個引人捧腹的典故,但是用在大法弟子身上卻寓意深刻,它告訴弟子們:如果沒有不勞而獲、欲壑難填的貪欲,就不會受人蒙蔽;如果沒有辨別失當、結(jié)交匪類的迷茫,就不會迷不知返;如果沒有輕信人言、受人挑唆的愚鈍,就不會有圍攻政府、萌生成佛成王的幻想,更不會有悔之晚矣的結(jié)局。邪教害人固然可恨,弟子們似乎也要反躬自省,如果自己用勤勞和善良為心靈打造了一片晴朗天空的話,邪教還能入侵嗎?
【責(zé)任編輯: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