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功癡迷者沉迷于“圓滿”、“成佛”,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漠視生命、殘害肉體和精神,而其根源卻在于接受李洪志的系列歪理邪說后人生價值觀的扭曲、道德與良知的淪喪。因此,對癡迷者的矯治不僅是要讓他們認清法輪功的邪教本質,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他們在思想道德、人文精神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和嚴重失范問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以“禮法并重”的模式長期影響著中國民族,特別是儒家孔孟學說的精華部分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近十年來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們逐漸領悟到了儒家思想對人們思想行為的指導意義,它無疑是矯治法輪功癡迷者這些缺陷和失范的一劑良方。
一些機構曾在法輪功癡迷者群體中嘗試性開展了聽“國學”講座,讀“國學”經典活動,通過專家對《孝經》、《弟子規(guī)》、《道德經》等經典原典中現(xiàn)代價值的講解,使他們真正認識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而對李洪志打著傳統(tǒng)文化招牌兜售的歪理邪說有了直觀的認識,達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對癡迷人員的思想轉變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一、儒家思想在矯治邪教成員中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脈,在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領域中,儒家文化的重要性是獨一無二的。儒家經典對于人類的衣、食、住、行、為人、處世,舉凡世俗人間各方面無不涵蓋,它關心的是現(xiàn)實人生的一切問題。
一些人癡迷于邪教法輪功是一種亞文化社會現(xiàn)象,很難在社會中徹底消除,但我們可以用儒家思想教化癡迷人員轉變思想和行為,對其醒悟后回歸社會立身處世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1、能夠促進癡迷人員知過認錯。絕大多數(shù)的癡迷人員之所以深陷癡迷于“圓滿”、“成仙成佛”中不能自拔,除了他們自身不知法、不懂法、目無法紀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李洪志惡意對儒家文化杜撰和歪曲的長期侵淫下,道德的淪喪、人格的缺陷。我們用儒家思想認為禍患來自于人的“自私自利”和“過分貪欲”的學說剖析每個癡迷人員,引導他們認清自己癡迷法輪功的內在原因,用“心可見欲,非理而求,故罪莫大焉”、“過而不改,是為過矣”、“改過悔善”等飽含儒家思想的懺悔教育,能夠引起他們對自己癡迷行為危害的認識,產生一定的自省自責心理,達到正確認識自己違法行為的目的。
2、能喚醒癡迷人員自我教化的意識。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是“仁”,它的主要內容是愛人,愛親人、愛他人甚至愛天地萬物?!叭省敝驹谟凇靶?,即行“仁”要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和尊重兄長做起,進而推廣到他人和社會,實現(xiàn)愛民、惠民、利民的目的。由此可見,儒家文化行“仁”之道能滿足癡迷人員“修身養(yǎng)性”、提高道德水平”的道德需求。通過對儒家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對照自己為“上層次”、“追求圓滿”而不惜拋家舍子的極端自私行為,可以喚醒他們內心的“性本善”,激發(fā)他們的正義感和羞恥心,啟發(fā)他們對參與法輪功組織多層次、多角度、多種參照物的思考。比如將自己與其他宗教信徒角度互換“推己及人”,以正視自己為追求個人最大利益而傷害家人、親人、朋友的行為,產生悔罪意識,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自我教化意識。
二、儒家思想的教化途徑
1、增強文化素質,身體力行、營造儒家教化氛圍?!皫熣撸瑐鞯朗跇I(yè)解惑也”??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矯治癡迷者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很多時候都在扮演著“師者”形象,因此要應用好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就必須首先自我研修好儒家經典思想,處理好“言傳”與“身教”的關系,并通過良好的個人形象影響和啟迪癡迷人員的良知。
2、賦之以規(guī),矯正其習,推行儒家做人準則。儒家把修己、養(yǎng)身看作是立身處世、體現(xiàn)人的價值的根本所在,強調“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法輪功癡迷者用盡一切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試法就是想把自己的喜好、認識強加給所有的人,這與儒家思想是完全相沖突的,必然遭致唾棄。
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經典的名言都是可以用來引導癡迷人員修心養(yǎng)性的,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yǎng)其是非觀;以《弟子規(guī)》強調個人的修為;以“福田心耕”要求其行善積德;以“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育他們改過自新;以“言必行,行必果”樹立誠信等等。
3、孝道為先,引人施教,以儒學教化個別化。儒家思想十分重視孝德,孔子對孝有許多精彩的論述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敏,何以別乎?”就是說所謂的孝就是能奉養(yǎng)父母,對狗馬都能飼養(yǎng),若不心存孝順之心,那養(yǎng)活父母和飼養(yǎng)狗馬怎么分別呢?譬如有癡迷人員砍死父母,勒死捂死妻兒,究其因,除了受邪教歪理邪說的控制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孝道”和“愛心”,漠視生命的價值。因此,針對癡迷人員存在的“惡心”、“惡行”,開展“孝、仁、義、善、愛”等儒家思想教育,并在教育中灌輸“善”與“惡”的界限,培養(yǎng)“知善”中的“愛心”,以“孝道”使他們重返家庭親情,實現(xiàn)從思想深處的轉變。
4、以課堂化教學的方式為癡迷人員提供再學習的機會。自孔子開壇講學以后,課堂教學在中國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它是中國人就最熟知也最被廣泛接受的教學方式,在社區(qū)可以開辦“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學班”,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系統(tǒng)講解,從他們容易接受的《孝經》、《三字經》等開始起步,逐漸至諸子百家的傳世學說,最后立足于當今多元化價值的社會背景、指導轉化人員如何為人處世、安身立命。同時還可開設一些興趣班,在這些興趣班有意識地融入儒家文化元素,為癡迷人員提供再學習儒家思想的文化知識,引導他們在回歸后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培育善心和愛心,重塑道德觀念,使其真正回歸人性之初。
儒家思想運用在矯治工作中,其目的必以法輪功癡迷者回歸社會安居樂業(yè)、如何做人為宗旨,其重在啟迪他們重審自身道德,以儒家思想道德規(guī)范重塑道德體系,成為健康、和諧社會中的一員。
【責任編輯: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