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曾為心理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庇迷S又新先生1988年提出的心理健康三標準來對法輪功癡迷者進行研判,他們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健康心理,不少人已出現不正常心理。在這里,筆者僅就法輪功癡迷者出現的不健康心理作一些淺議,尚未涉及異常心理情形(即變態(tài)人格、神經癥和精神障礙者),下面就其心理成因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相應矯治對策。
一、法輪功癡迷者的心理成因分析
?。ㄒ唬┱J知歪曲
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fā)生事件的預期。下面簡要分析一下法輪功癡迷者常有的歪曲認知。
1、任意推斷——在證據缺乏或不充分時草率地做出結論,并堅信此結論:“我沒有什么用,他們都不喜歡我?!?br>
2、以偏概全——“現在這么多貪官,都是政府的錯。”
3、過度泛化——“法輪功是好的,政府取締了法輪功,所以政府不好,領導也壞?!?br>
4、夸大或縮小——對客觀事件的意義做出歪曲的評價:“張三涉黑了,李四貪污了,領導沒一個是好的。”
5、極端思維——癡迷者中普遍存在要么全對,要么全錯的觀念,“師父是神,師父的言行全是對的,政府都是錯的”。
這些認知上的歪曲是法輪功人員多年癡迷的主要原因,他們長期閱讀《轉法輪》,在國家取締法輪功之前對其理念深信不疑,這在認知上形成了定勢,那就是“師父”說的就是對的,其它的都是錯的。加之受《九評》以及明慧小報的侵蝕多年,對《九評》內容中歪曲的歷史堅信不疑,加深了對黨和政府的敵視程度。
?。ǘ┬睦砜謶?br>
1、生理變化突出,對衰老死亡的恐懼。法輪功早期練習者練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確實身體某個方面健康程度較差,尋醫(yī)問藥后效果緩慢或不明顯,軀體的變化帶給心理上較重的壓力和負擔,法輪功鼓吹練功能治病給其以很大的誘惑;另一個原因則是年齡較大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健康、經濟基礎、社會角色和生活價值的喪失,增強了心理的恐懼程度,這一時期的老齡人人格開始出現為不安全感,孤獨感,適應性差,拘泥刻板性,趨于保守,回憶往事?!褒斏唠m壽,猶有竟時”,死亡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面對死亡,多數人都會感到莫名的恐懼和焦慮。在“李大師”描繪的“功成圓滿佛道神”的幻境中投身法輪功不可自拔。
2、精神壓力加劇,對偏離群體的恐懼。偏離群體,個體會面臨較大的群體壓力乃至制裁。法輪功人員一旦進入到法輪功的組織里面,就會受到組織成員的接納、喜歡甚至優(yōu)待。反之,則表現出厭惡、拒絕甚至對其制裁打擊。這種一旦走轉化之路就會被拒絕和打擊,且遠離這種群體性的溫暖、被尊重、被接納的情形將會消失,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組織成員均有偏離群體的恐懼,均不愿被拋棄、不愿被孤立,且害怕制裁。
3、內心沖突明顯,對形神俱滅的恐懼。當他接受了法輪功的信息,他就開始了自認自我是骯臟的、丑惡的,他相信按“師父”的指導去修煉,自己會變得純潔、高尚,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于是,他開始在選擇、分別、拋棄、接受、拒絕真實的自我。此過程中不斷掙扎,我是骯臟的,我要純潔,我要“消業(yè)”,這樣反復的過程內心就產生了分裂和沖突,無論內心如何掙扎,如何努力在修煉,自己所能感覺到的希望都是渺小的、卑賤的,這樣就必須不斷地對“師父”產生強烈的依賴,害怕失去這一根“救命的稻草”,加上“李大師”的恐嚇:“現在這個人類真是十惡俱全,人如果再滑下去就面臨著毀滅,徹底的毀滅,那叫形神全滅。”那是超乎尋常的焦慮和恐懼。
(三)社會感染影響
法輪功的社會感染完全符合心理范疇上的感染三手段。一是個體感染。法輪功人員大多是處在封閉的狀態(tài)下進行練功傳功,相互之間的溝通方式呈現出單一的鏈式溝通關系。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日益接觸加大了相互影響和感染的程度。二是大眾傳媒的感染。法輪功人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轉法輪”,除了法輪功書籍和其自辦的媒體如明慧報、大紀元等格外關注外,其余均不入其“法”眼,“師父”說的就是對的,明慧小報說的就是真的。三是開放群體的感染。法輪功組織經常性地組織“法會”,利用人的“從眾心理”對其進行干擾,達到迅速“從眾”的目的,還要求法輪功練習者相互之間講練功體會,談心得,從而循環(huán)反應,相互感染。以上三種類型均是以切斷了正常的社會信息為基礎,所以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ㄋ模┥鐣С窒到y(tǒng)缺位
縱觀法輪功癡迷者,其社會支持方面呈現出三大缺位。一是事業(yè)學業(yè)不成功,不被認可,其得到的精神支持減弱,朋友較少,這種人常處于封閉、自卑、內向、自我評價低等情況;二是家庭關系緊張,或子女外出,或夫妻兩地分居,家人聚少離多,情感得不到應有的慰藉,空虛感突增,被法輪功趁虛而入;三是癡迷者遇重大應激事件后,未能得到良好的社會支持,使之感到孤獨無助,而法輪功功友之間的“志同道合”正好彌補了這種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增補了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缺位。
(五)逆反心理作祟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抗拒反應,是個體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正常的心理機能。一是如今的法輪功癡迷者,在早期(1999年)政府取締法輪功組織時,矯治人員工作方法有限,未有及時地疏導處理不理解的情緒。二是法輪功癡迷者普遍社會評價低,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即沒有“面子”。而在法輪功組織里面卻是相互吹捧,維護了其僅有的尊嚴,心理得到滿足。三是禁果逆反的作用,就是越是禁止的就偏要去做,就是故意的、人為的要與法律作對,與政府作對。其目的已超越了單純的練功傳功,而是仇視政府和政策,這種人通常伴有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轉化難度也相對較大。
二、法輪功邪教成員心理矯治對策
(一)改變認知
改變認知,通常用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介入矯治,其主要策略在于重新構建認知結構。一是培養(yǎng)癡迷者認識自己的歪曲認知,從而幫助其建立求助的動機,讓其認識適應不良的認知—情感—行為類型。二是幫助其開始用新的認知和行為來替代適應不良的認知和行為。三是幫助癡迷者學會將新的認知模式用到社會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認知模式。四是引導其改變有關自我的認知,法輪功癡迷者普遍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親人朋友都不喜歡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改變認知,就是在于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以便增加適應社會化能力。
?。ǘ┳晕腋拍钚迯?br>
羅杰斯(C. Rrogers)認為,自我概念比真實自我對個體的行為及人格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個體自我知覺的體系與認識自己的方式。筆者認為,修復自我概念有助于法輪功癡迷者加強對自我的認識,強化自我社會角色的功能,建立起自信、自尊,從而從法輪功里面虛幻、縹緲的虛榮中走出來??捎脺y量自我概念的方法——我是誰來完成此項工作,要求癡迷者在六七分鐘內寫出15個我是誰的敘述句,這樣有助于癡迷者發(fā)現原來自己一生中扮演這么多的社會角色,而這些社會角色中自己都是主角,是缺一不可的因素。使其找準自己,正確認識自我身份,進而重拾親情、友情和愛情。幫助其建立自尊,矯治人員在癡迷者身上挖掘發(fā)現其人性的閃光點,人生的成功點,從而提高其自尊水平。建立自尊時可借用羅森伯格(M. Rosenberg)量表,十項指標進行測量。
?。ㄈ╉槕匀?br>
引導癡迷者“順應自然”,這里可用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醫(yī)學專家森田正馬所創(chuàng)的“森田治療法”介入使用,其核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一個社會圈子,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坦然面對死亡。引導在乎活著對自己、家人、社會的意義,其主要原則就是順應自然,為所當為。在這里,為了減輕法輪功癡迷人員由于內心沖突帶來的痛苦,可以運用“順應自然”的原則來解決。法輪功癡迷者同其他人一樣有情感,只是受“李大師”的蠱惑為了達到“放下名利情,圓滿上蒼穹”的幻境而選擇了放棄親情、友情等人之常情。其實他們心底也很痛苦,一方面是親人,一方面是大師,現實沖突導致其心理極具扭曲。這時,教轉工作者就要運用“森田治療”的原理和方法,要引導其順應情感的自然發(fā)生,聽任情感的自然發(fā)展。以此來矯治法輪功理念中的自私自利的錯誤觀點。
?。ㄋ模┻m應社會
一是引導法輪功癡迷者掌握生活與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其有正當的謀生手段。二是引導癡迷者遵守社會規(guī)范。引導其良好的社會規(guī)范是社會保持有序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借助社會和家人的力量使癡迷者掌握并形成信念、習慣和傳統(tǒng)。三是幫助法輪功癡迷者樹立生活目標,確定人生理想(這要根據個體制定詳細方案)。
?。ㄎ澹└纳迫穗H關系
心理學家舒茨(W.C.Schutz,1958)以人際需要為主線提出了人際關系的三維理論,他稱自己的理論是基本人際關系向(FIRO)理論。作為法輪功人員,社會和家人要有充分的包容和情感的投入,為其搭建或幫助構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尤其是親子、夫妻、親密朋友之間人際關系的融洽,是他們走出法輪功,獲得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無論是志愿者、矯治工作者,還是法輪功人員的親屬家人,均要從情感上給予最大的關懷,為其建立起全通道式的溝通方式,讓其盡快了解社會規(guī)范、了解現實社會、讓其盡早地徹底地擺脫法輪功的精神桎梏,重新獲得健康快樂的人生。
其實,法輪功人員之所以癡迷,與其文化程度、家庭關系、社會環(huán)境、人格特征、心理素質等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在解決法輪功癡迷者的心理問題的同時,絕不可忽視社會、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此,筆者認為,幫助法輪功癡迷者應從外在環(huán)境和內在因素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鞏固矯治成果。
【責任編輯: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