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公元243年,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一批名士,常在山陽的竹林下逍遙自適、詩意棲居、放蕩不羈。今天,我們要探究的就是竹林七賢為什么在山陽的百家?guī)r隱居近二十年。
以今天的區(qū)域來說:“竹林七賢的嵇康、劉伶來自安徽宿州;王戎來自山東的臨沂;阮籍和阮咸叔侄來自河南尉氏;山濤和向秀來自河南武陟,七人山水區(qū)隔,年齡相差很大。他們相聚來到山陽百家?guī)r的主要原因,除了這里的優(yōu)美山水,還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是朝廷內(nèi)部動蕩不安,知識分子無所適從;二是個人的信仰愛好;三是山陽即今天的修武縣百家?guī)r的地理優(yōu)勢。
竹林七賢盡管各自有不同的出身和個性,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思想觀點,即都愛好老莊的玄學(xué),也是魏晉時期很多知識分子的思潮。魏晉時期,興起的玄學(xué)思潮,使文人對主張清靜無為,回歸自然的老莊哲學(xué)情有獨鐘,而位于河內(nèi)山陽百家?guī)r則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清靜幽雅、融入自然的環(huán)境。竹林七賢在精神上共同皈依老莊,這種自身修養(yǎng)的一致性,促使七人能超越年齡、地域的差異而形成一個團體。來到云臺山百家?guī)r,共為竹林之游。